替格林斯潘作证,推荐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
读书最好的方式是"无书",大学无书;
在格林斯潘还是十多岁少年时,当时著名喜剧演员员乔治·杰塞尔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疑心较重的投资者不太情愿地参与股市投资。他先买入少量交易量很少的低信用公司股票,惊讶地发现价格立刻从10美元涨到11美元。这样一来,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位聪明的投资者,于是继续买入。最终,他一个人的出价把那只股票推到了每股30美元的高价,然后决定套现离场。他给经纪人打电话,要求卖出股票,对方犹豫片刻后反问道:"卖给谁呢?"。格林斯潘将这个故事称为"杰塞尔悖论",显然可以解读为"庞氏陷阱"。
以上上笔者今天看到,流动性定律中作为先验的逻辑结论的,"庄家不可能从自已制造的波动中获利"的,适用于任何"价格套利市场"的炒作规律;从格林斯潘的口中的表述。逻辑上说,格林斯潘作为权威的嘴巴里说出的"杰塞尔悖论",是对笔者先验结论的后验;而对于格林斯潘的粉丝来说,"杰塞尔悖论"是"权威鉴定"的真理;对于格林斯潘本人而言,"杰塞尔悖论"则是一句断言,可以作为个人认为的常识,但缺乏相关的证明;因此笔者提供的流动性定律,就构成了对"杰塞尔悖论"的"论证",证实了格林斯潘的直觉。
ps:以上简单温习了"先验而后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相关的逻辑概念,如"断言";
ps:"杰塞尔悖论"悖论是实体经济学中的"价格边际刚性"的表现。
有朋友问,您认为读书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您说的"大学无书"是不是您的读书特点。笔者回答:本人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学无书;它表现在笔者从来不会引证任何"书本,论文,权威"以支持自已的任何观点;如果有任何出名的或不出名的学者的观点,恰巧与笔者相同,比方说奥地利学派的很多观点,汤因比说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基督教精神",又发现了"基督教社会主义,基督教科学"的提法,托克维尔和麦迪逊等对多数人暴政的警告,等等与笔者独立观点相同,那都是后验的。笔者以前曾不当地称之为"旁证"。
笔者从来没有在博文中引用权威,其实不见得不愿意简单之"谁个权威说过的,所以这观点是对的"地就证明了;——>假如读者/听众,真的乐意接受这样的证明话,何乐而不为呢?笔者的思考也就可以直接托付权威可也!但是难就难在,笔者对于权威们,实在是很无知的;在得出本博几乎所有观点以前,笔者一般根本还未来得及看到那些个权威的书本!笔者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基本上是近十年才有金钱和时间上的条件才看,此前笔者的时间完全放到了技术业务和商业业务上,笔者专注的是那一方面的学习。
笔者是在确立了个体心证之交换创造价值后,才知道米塞斯《人类行为》中称之为"边际效用"。经网友介绍才知道"奥地利学派",才发现此学派的观点与笔者的大量吻合。也是在看到西方(罗马法以降)后,笔者才知道自已试图拒绝哲学的那套广泛定义的逻辑方法论叫法学;在发现对欧美奴隶制的研究后,在知道美国人对南北战争的反思后,笔者才知道自已不是真的那么孤独。现在经常引用的奥卡姆法则,哥德尔定理;前者是在系统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后者被作为"辩证时自律的品德",都是网友提醒才知道what they call。
今天向博友推荐的是笔者正在看的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笔者并不是推荐熊彼特作为各位的权威,笔者也不是同意熊彼特的所有观点,笔者认为理解熊彼特的错误及其成因;笔者推荐的是,通过熊彼特的广泛阅读和熊彼特的视角,您可以了解近现代一系列"社会学"思想观念,在西方社会中的演变过程。它后验了笔者的先验:西方传统文化的愚昧、无知、左倾和激进。《经济分析史》的书名,其实是障眼法。熊彼特是此书名,恍惚是说"经济分析学(技术)的发展史",可能只是避免刺激许多哲学倾向的"社会学者"的无谓争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