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教授关于新加坡的前后矛盾;
世界旅游中柴米油盐的价格;
鸡蛋和麦当劳汉堡的价格是精准的民生指数;
奢侈品价格主要反映当地的中产阶级数量和密度;
如果说韩寒的职业是兼职写书的赛车手,缺乏社会和经济客观规律的常识,那么谢百三教授就是天朝认证的经济学教授,一边收钱替机构五毛,一面摆出股民代言人的架势,收集粉丝的眼泪水。谢百三教授不至于完全不懂经济学,他早年的文章也说明他很清楚外汇占款导致人民币通货膨胀的关系。但是看看谢百三关于新加坡的几篇文章,就会发现谢教授完全没有察觉其中的逻辑矛盾。
谢教授早年先是大赞新加坡的专制经济有多么优势;既符合西方左派的眼光,也非常符合天朝政治专制的口味。近来谢教授又说人民币不能升值,出口太困难云云,他就没有想到这种困难,正是他所主张的"向新加坡学习"的结果!谢教授刚刚又说新加坡的物价贵得惊人!难道他又忘记了这正是新加坡凯恩斯主义政策结果吗?不过到了谢教授笔下,又成了"人民币含金量高"!这才是读过大书的人!
谢教授尽管前后有点自相矛盾,但以笔者的标准,仍然是"懂旅游"的人。至少谢教授开始注意东道国的价格;有机会发现自已的自相矛盾。如果有一天能够真正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大众说点公道,难道我们不值得为谢教授高兴吗?笔者建议谢教授不要光看机场的价格,最好多逛逛当地的农贸市场,饮食集市,在可比的基础上,对比一下与国内的同类商品的价格;找出当地的商品和民生产业的好坏特点。
笔者最喜欢逛的,并不是名胜古迹,更不是今天的面子工程。以为崭新的鸟巢之类的面子长程的大建筑,可以与破旧的大竞技场相媲美,是东方帝国文化不害怕替国民花钱的奇妙思维。笔者甚至不喜欢逛CBD商业区,那里的物价就象外滩和南京路一样,缺乏代表性。笔者旅游最喜欢就是逛人家横街里巷里的集市场,看看当地民众主食消费的价格和当地民众的家庭收入的差距,可以比较准确对比各国民生。
笔者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新加坡如此推崇。如果说对于李光耀家庭来说,新加坡确实是政治贵族的圣地的话,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新加坡并不是一个很宜成的城市社区。新加坡的商品价格是整个东南亚最高的,甚至是整个东亚最贵的。新加坡的GDP明显是由政治性质的货币政策吹起来的泡沫。对比周边如马亚西亚的价格,"淡马锡"隔许多年才人均分红一千美元,新加坡国民至少亏损90%以上。
与新加坡类似的还有香港。香港尽管名为购物天堂,显得便宜的主要是大陆反复被公害知识分子抬高价格的奶粉,以及没有大陆关税的进品工业品,特别是供应中产家庭以上的奢侈品,如女性化妆品;——>笔者所关注的民生的物价,不包括这些品牌产品。原因在于,一个地方的中高档奢侈品(如化妆品,品牌服装)主要反映的是当地的中产阶级的购买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保障的菜篮子物价。
因此象马亚西亚的中等品牌产品,价格就不亚于中国,基本生活商品的质量稍优于中国。显示马来西亚是一个民众生活比较殷实的国家。而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这三个国家,中档品牌产品的价格就远远低于中国,如进口的法国伊云矿泉水。并不是这些地方的物价指数低,而是这些地方的民众比较穷,中产阶级的数量比例都比较低。至于如鸡蛋,肉类,面包,水果等食品,一点不比中国便宜,甚至更贵一点。
笔者最喜欢比较的是鸡蛋和谷物的价格,标准的物价指数就喜欢对比各地麦当劳的巨无霸。把当地收入换算成折合多少斤鸡蛋,月收入折合多少只巨无霸,可以精确对比各地民众的收入。以此作对比,美国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收入超过1500只巨无霸,约15倍于上海/韩国;5倍于日本/新加坡/韩国,3倍于台湾。台湾实际上是东亚民生最富裕的社会,东方帝国却青睐香港和新加坡,而不是同为华汉的台湾呢?笔者最后一个喜欢的价格,是路边走鬼样摊档的latte咖啡,反映边缘群体的服务的劳动力成本。走鬼摊档,可以减少地面铺租的干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