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阿拉伯君主制必死无疑

是阿盟要打卡扎菲,还是卡塔尔
卡扎菲古怪的原因,卡扎菲并不疯狂;
阿拉伯的"国共两党"卡塔尔和卡扎菲;
卡塔尔是开明专制的城邦政体;



对阿盟内情的了解,更令人有疑问,阿盟的立场,到底是阿拉伯联盟的立场,还是卡塔尔政府的立场?在阿拉伯之春中,受卡塔尔政府控制的半岛电视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舆论煽动的作用,素材裁取看来,远不能称之为中立。今天所谓卡扎菲和穆巴拉克等的传说,如果细细回溯,会发现几乎全部是半岛电视台的故事。卡塔尔本身是埃米尔君主国,在阿拉伯社会中是最开明自由的国家,受美国的庇护。

阿拉伯之春,大致也可以称为卡塔尔之春,半岛电视台之春。尽管实际上是第三方的外界报道,因其是阿拉伯人的媒体,就象西方看台湾作的中国报道一样,总让人感到有内幕新闻的错觉。很难评价卡塔尔的埃米尔,到底是什么打算。阿拉伯社会民主化,当然也是一件好事。但是编造故事鼓动内乱,诱使西方干涉,以为可以借外力永久改变阿拉伯社会的平衡,后果如何,难以乐观。

在明白了阿盟、卡塔尔和半岛电视台的角色后,也就大致上可以和天朝的内外舆论和政治格局挂钩,相比对比东方社会和阿拉伯社会的异同。从摩洛哥到伊拉克的阿盟(阿拉伯社会),大致相当于辛亥后所设想的那种"联省自治"的松散邦联。联合国其实也是类似的邦联。沙特阿拉伯就是由奥斯曼的四个贫困的沙漠省份联合而成。"联省自治"的松散邦联的缺点,就是联合国法理上的缺陷

在联邦治权的分布上符合国民主权原理的地区分治,而在各"省(邦)"以内,则内政不得干涉,并承继了早期政体的集权模式。因此在"省内"就陷于主权三角原理,不是专制就是内战。这一特点,甚至在"孙陈内讧的东征"中,以及民初的"军阀混战"之中,就有所表现。尽管北方所谓省际混战,烈度远远低于自孙蒋东征开始的内战,远远低于后来的北伐战争和一连串的内战。

阿拉伯社会也与民初一样,督军变成草头王,从而变成了一系列的君主国的联盟。卡扎菲是推翻了利比亚的草头王伊尔比德王朝,却没有称王,向毛东斯大林们学习,要皇帝的实权不要皇帝的名义,此举颠覆了阿拉伯君主草头王传统,也颠覆了西方民主的正义观。卡塔法小部落"抢占高位"也令国内政治呈现不稳定的格局。这样内外的政治不稳定性,就塑造了古怪的卡扎菲

至于社会主义草头王,是否比阿拉伯传统的草头王更进步一点点,那是社会主义是否有先进性的问题,此处不表。(笑笑)。由此可知卡扎菲之怪异,是有阿拉伯社会政治实体的先天性缺陷所致。卡扎菲古怪但并不疯狂。现在看来,卡扎菲一直向中国和苏联学习,先是学了毛主席搞文革,又学了邓同志搞改革,最后连六十四日的招式也学会了。卡塔尔扮演了在这个阿盟中,另一个离经叛道的新潮角色。

卡塔尔不象沙特阿拉伯那样依赖伊斯兰教,维护着省长世袭的草头王君位。原因可能是因为,卡塔尔的石油在海湾是"贫油国",而成为君主富豪们的消费集散地。卡塔尔向西方民主的看护模式靠拢。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卡塔尔的政权模式类似于希腊罗马时代的僭主-国民议会制度,类似于帕加马王国。该王国王室后来将王国赠与罗马,成为罗马的亚细亚行省,换取国民议会等上层人士成为罗马公民。

卡塔尔与利比亚在阿拉伯联盟中的角色,类似于辛亥革命后,是武力统一的孙中山(卡扎菲),还是民主联邦的(?)的对台戏。特别是"邓式改革"后的利比亚,实际上非常类似于卡塔尔,两国在阿拉伯社会,是非常近似的"两兄弟"。但是就后君主制的阿拉伯应该走向何方,这两国就构成了"国共两党"。他们能够先行对杀,大概也等于说,双方都默认君主制不值忧虑,阿拉伯君主制必死无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