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犹大不一定是叛徒

耶稣与犹太传统社团的激烈矛盾;
耶稣的死亡计划《律法》《先知书》《诗篇》的预言,塑造弥赛亚形象

犹大不一定是叛徒

耶稣在本应逃亡的事刻,好象害怕犹太教传统社群忘记了自已似的,以近乎夸张的方式进入耶路撒冷。先是拜访这些犹太教知识分子(法赛尼人)的头面人物,把人家骂了一通。得罪完法利赛人就轮到做生意的撒都斯人,耶稣进入犹太的神庙(按埃及-犹太习惯也是当地的集市),临时当城管,砸缸踢档,大呼小叫把做生意的小贩们都打走了。为防犹太人万一太宽容,耶稣疑似安排自已的徒弟犹太去点火。
耶稣将传教限制在犹太人范围内,非常激进的教义,实际攻击的目标又是在犹太人内部的中上层社群,清晰地表明了耶稣至少是接近于奋锐党人的政治立场。因为罗马帝国其时统治着犹太行省,而认为耶稣的敌人是罗马,将实际上忽略了,耶稣其量真正的敌人是犹太人和犹太教的传统文化社群。耶稣的立场令犹太教的传统团体法利塞人感到愤怒是不难理解的。

法利塞人认为耶稣是离充了律法的本道而且心怀不轨,而萨都斯人则意识到耶稣背后的奋锐党运动的背景,顺从这些激进派的立场,将导致与罗马帝国的全面冲突。宗教狂热可以忽视弱小的犹太与罗马帝国的差距,而坚信"犹太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必定是以一当百刀枪不入;但是稍微有点无神论的客观,都知道将意味着犹太民族的毁灭。

耶稣看似无厘头的行为,实际上是反复表述着着先知以塞亚(Isaiah)的受难仆人(Suffering Servant)的思想。耶稣实际上是严格按《律法》《先知书》《诗篇》的预言,复制着其中的每一个步骤,足以说明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是有计划地"找死的"。耶稣的目的就是要激怒犹太人的社群,让他们杀死耶稣自已,以证明此(罗马人控制下的)犹太国非天国,。

实际上处于罗马控制下的犹太行省的经济环境不错,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发达的时期。但文化的冲突很可能压倒"经济的发展"。耶稣目的很可能是要利用社群对罗马人的反感,激起犹太人对犹太中上层传统人士的"反抗"。无法证实耶稣是否贯彻着奋锐党人以反罗马为号召的纲领,但无论耶稣的目的最终是否是罗马人,显然耶稣当前的目标是犹太人的"精英"。

无人不晓在耶路撒冷捣乱的耶稣,最后实践诗篇预言中的两个程序:"有人叛变"和"殉难"。曾忠心地跟着耶稣逃亡的犹大,特意跑到萨都斯人那里,告诉他们,"如果不把耶稣抓起来,还会来捣乱的",还吓唬人家,"你们要不把俺老师抓了,明天就不光是踢摊子,把你们庙子都给烧了"。(对耶稣的指控是要摧毁神庙)。恼火万丈的萨都斯人,不无恐惧地就把等侯多时的耶稣抓了起来

作为无神论者,联系到预言中的"叛徒",笔者怎么看,都觉得是耶稣也许真的担心自已死不了,派犹大去做黑脸程婴的。但是在基督教本身看来是不可能存此怀疑的,犹大必须等同于叛徒,否则等于承认耶稣是炒作自已的死亡,从而颠覆整个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替世人赎罪"的信仰基础。至于彼得三次不敢认耶稣,同样是先知书中所录,足以证明耶稣是有计划的。

撒都斯人只不过是当地的商业行会,顶多只有派出所的权限。他们抓耶稣的理由充其量是"此人涉嫌发神经捣乱市场秩序",(可见犹大的任务是尽力了)。撒都斯人只有社区治安权,没有审判权,他们打算从耶稣的口中挖点口供出来,以便让罗马总督法庭立案。可耶稣似乎深知后世"你可以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反正是不开口。

撒都斯人的派出所是不能拷打耶稣的,实际上在罗马法庭中也不能拷打被告或证人,只有奴隶有特殊待遇,任何奴隶作证前都要先挨三十皮鞭。这一条罗马颇似中国明清时代,"以民告官先有罪",而象中国古代那样可以随便拷打被告的"断案",确实是很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没有更多的证据,罗马总督彼拉多硬是不受理此案,"你们犹太人自已搞定,别打人,别出人命",犹太人^%^&%$$――>乍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