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不会思考的人不会读书

读书读报读历史,学会看世界
想读书的人,总会有读书的时间;
不会思考的人不会读书;
异国读报知天下,历史和现实都是"读"出来的;
大历史观就是大现实观,也是大旅游观;

自七月下旬渡一个假期,全家老少自由行,行程漫长,横穿六个回教国度。一来行程紧张,二来没有兴致在旅程中作文,三来这些国家上网不一定顺畅,决心从此以后渡假归渡假,生活归生活,博客归博客,工作归工作。渡假是消闲,博客也是为了消闲,渡假时带上博客,就有点不伦不类。而且有些航班没有定来平价行李票,来回物料众多,不可能人手一台电脑。最后只允许老婆大人IPod公用,罢了。

其实在路上也不可能写什么博文,所以时间一长,也没有什么博文好发,所以临走前,先把同类命题未发的统统发了。路上只有晚间和侯机时有空闲,全部用于阅读当地报刊和带上的几本书籍。笔者阅读是比较多的,但基本上是在逛街,旅游,上下班的车上,排队等老婆子女购物,餐前晚后扣牙痒之类空隙中阅读。不要小看这些时间空隙,积少成多,一个星期之内可以看完一本大部头。

有书在手,机场往来交通,在机场侯机的一两个小时,就算有点误点,也很好打发。笔者将自已的书称为"阿拉的耐心"。"Patient is good Virtual",笔者总是漫不经心地教育事事心急的子女;不过,窍门是书本,这些小毛头孩子们,宁愿玩iphone!,据说,里头也有"书"。不过看书是需要思考的,看一本书思考的时间,远远超出阅读的时间。这是读iphone里的"书"所不能提供的感觉。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罗伯特议事规则》都已经被严重误读了;基于利益背景而不能指责利益立场(即禁止道德责问)的罗伯特规则,常常被误解为"不能考察对方的利益立场(那么如何达成妥协?)""不能具有利益意义的立场(即只允许意识形态)",这是trwitter和微博之类的高效预备遗言的新技术"受欢迎"的原因;因为一不需要考察发言者背景,二方便起哄——>特方便民粹。

读书的思考,主要就是思考作者的利益立场和背景,思考文中(必然存在的)细节遗漏(任何著作不可能穷举所有细节)是否与主题有冲突。闲事时拿一本书逛街,阿拉觉得挺平常,但如果双手拿一只Apple平板,总有点疯诈。阿拉的"耐心"半个多月不用充电,ipod/ipad 那些玩意能做到吗?所以阿拉的ipod是给小孩子玩的。阿拉更喜欢看书和博客,不喜欢论坛,短信,微博,转载之类

旅途在外的另一大乐趣是阅读当地的报纸。除了娱乐版和体育版以外,笔者几乎全部读完所有彼面。正如看书是需要思考的,看报也不是采纳记者们的"标准答案",而是要了解同一事物(如中国情况,美国情况,利比亚,美国债务危机等等),这些国家民间或官方,为什么这样写。从广告栏中的大量的小广告主的大广告,也可以看到当地商业水平和主要的商业模式(谁,为什么做广告,成本是多少?)

大历史观就是大现实观,能够了解真实的历史,就能够了解真实的现实。这次旅游定点,是因为对两河和伊斯兰文明的承接关系感兴趣;但是作为一个对照西方基督教文明现状,同样是崇尚商业利润的伊斯兰,为什么没有出现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呢?现代回教国家为什么没有实现现代化呢?而且他们的贫富差距似乎并不大,也没有很大的政府,基本没有国企,……,除非先人为主,认定回教就是坏的。

大历史观提供的观察社会的方法论,为这种异国旅游提供了深远的情趣。笔者的旅游是无拍照旅游。倒不是说笔者不照相,而是笔者不会用照相机,(傻瓜机的按钮要找半天),永远是家人同伴给笔者照,而对于所谓的异国奇观之类,笔者对于回家证明自已"到彼一游"的留影,总感到挺傻瓜的。但是与当地人交谈,逛集市特别是食品市场,观察公共设施,入家居,等等,先前疑问,基本有了答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