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京沪广和二三线城乡房价的背离

城乡二元经济是苏杭现象的侧影,"城市欠农村"是伪命题;
苏杭现象解释了京沪广和二三线城乡房价的背离;
落后地区的城市"补贴消费型"的户籍背后确有不当福利;
牛二移民却指责付出额外税收的"苏杭居民""户籍背后的福利"


所谓的"中国(户籍制度)的城乡二元经济论"(如朗咸平),类似于忽视了南北半球前提后的"七月是夏天还是冬天"哲学命题,忽视了所谓的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实际上只不过是苏杭现象的一个侧影,是对中国官民二元经济真相的掩盖。如同用两维的空间(城乡二元)描述四维的真实世界,不但完全失真,而且入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城市阶级对农村阶级的阶级斗争"的路子,根本不可能再反映真实经济世界中,因为中央集权的多数人暴政而构筑和维持的苏杭现象,也不能理解目前京沪广房价,与二三线城市之间房价的背离。

中国所谓城乡二元,所谓"城乡欠了农村的""城市要回馈农村""政府行政手段,减少城乡贫困差距",是反对户籍制度的主要理由,也让代表了农民喊"农民苦"的天使面具,几乎清一色扣在民粹魔鬼的猪狗不如的畜牲面上!只要从苏杭现象上观察就可能发现,无论是就发达地区,还是在落后地区而言,所谓的"城乡二元",除了挑拨穷苦平民之间的互相仇恨,唯一的效果就是掩盖了对民间经济敲骨吸髓的"官营看得见的手"的掠夺;而仅仅是对"发达地区,比起落后地区,更城市化"的意会,幻想成"城乡对农村的欠债"。

事实上,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和广东,也有大量的贫困市县,只有少数市县(其实就是两江三角洲的少数市县)算得上是较发达的。即使是在这些少数发达的市县,贫穷的本地居民也是占了大多数,除了富得流油的国营和垄断公业和编制内的公务员,(合同制和临时工不算),真正富起来的人也是很少数的。这种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苏杭现象所制造的贫富差距是全方位的,也说明少数富人是何等地,在事实上承担了全国的税收和补贴的负担。反过来也可以说,当中国实现了市场经济去特权化时,中国经济将是何等的翻番飞跃!

那么在所谓城乡二元的反对户籍制度的政治运动中,所谓的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到底是定位为"城市阶级"还是"农村阶级"呢?事实上,去年无论是东莞,顺德,南通,韶关,还是中山等地,发生的本地居民与外来工群体的冲突,并不是发生在被认为是"户籍制度黄金地"的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南京差点啦),而是发生在当地还有能力接受外来工的,但却是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二三线城市。换言之是这些"发达地区"的边缘贫困的群体,与落后地区中相对强势的群体(所以才能千里移民)发生的冲突,那么谁是弱者呢

所谓发达地区如两江三角洲,尽管是相对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但并非是占地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城市,而仍然是城乡夹杂的,农民比市民更多的综合地区。在这些地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城市阶级和农村阶级"的对抗,反而的确存在着"贫困土著与强势移民"之间的冲突。同理,在占全国90%的其他可称为落后的地区,同样也有城市。那些地区的政治型城市,的确成为压榨当地农村居民经济的寄生虫,一方面需要本地被统治的农村的供应,另一方面需要中央财政的补贴返还,与发达地区创造着中国主要财富的商业城市截然不同。

落后地区的政治型城市(它们的地方经济管制也严厉得多)由于是吃补贴的,的确存在着与户籍制度挂钩的比较明显的福利,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它们的福利主要是通过国营和政府公务员系统输送的,跟体制外的小百姓没啥关系。正因为如此,这些城市的平民子弟,才会离乡别井跑"移民东南飞",到人家的城市里找新生活的机会。如果说要求那些一直吃补贴的的落后地区城市"反馈农村",道理上说得过去,但他们显然没有能力;而让从来没有拿过落后地区城乡一分钱的"苏杭地区"感恩负疚,无非是牛二均贫富的逻辑;而已!

ps1:后进地区的城市化,实际上是让吸引该地区富裕农民在城市大量消费,农村因此更萧条;类似于资金集中到京沪广炒楼,各地包括楼市都跟着萧条
ps2:计划生育的后果已经开始出现,农村中其实已经没有可以更多余的劳动力,可供向城市移民的城市化了不明白李总理的师爷,竟会出这种笨主意!
ps3:"城镇化"最伪差的暴露就是,其潜台词是"后进农村不可以城市化",否则"城市化"不存在与"移民"的必然关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