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交换创造价值而不是生产创造价值

交换创造的"价值"未经严格定义;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积累)"与资本等价;
价值是用于抵销需求满足所需的成本的收益;
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是"短缺,边际"

"交换创造价值"而不是"生产创造价值",不是可以争辩的哲学命题,而是"短缺原理,边际原理"所决定的客观现象。因为客观世界的资源,对于任何既定的需求来说,都是短缺的,都将被渐渐消耗,因此才必须交换创造价值,释放彼此的边际,寻找彼此的合作和替代。基督教马恩毛孔儒这些民粹,最大的公害就在于,他们都具有用"主观的哲学"回避"客观的短缺"的特异功能。每当你指出实际运作中的限制条件(短缺)时,他们就跟你"向弱者倾斜""毛主席万岁"之类,跟你没完没了的哲学,这些畜牲道德优越感强得很!

"交换创造价值 vs 生产创造价值"之所以会一些哲学鬼子,误以为是哲学命题,主要原因自然是哲学鬼子都有点精神病,总是以为他们的哲学可以解释一切克服一切;即哲学无短缺限制,或称哲学万能。其次是"价值"一词虽然是约定俗成的理解,但也的确没有加以明确的定义,但等到用"价值"作为概念去描述"交换 vs 生产",就发现这是一个可以白马非马的偷换要点。马克思主义的那些"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生产价值"什么的,笔者根本不明白他们在说啥,不过知道他们是分别抄袭自亚当斯密和js穆勒的作品

由于"价值"一词一向缺乏单一的定义,如果被哲学起来就会没完没了。以至于一些经济学家声称,要把"价值"的争论赶出经济学领域;这句话是萨缪尔森的弟子斯蒂格利茨针对罗斯巴德说的。斯蒂格利茨作为一个凯恩斯主义者,无法面对罗斯巴德对价值的质疑,因为凯恩斯主义理论中,认为大萧条证否了短缺原理,因为生产是过剩的;钞票就是财富,是可以无限"创造"钞票拉动经济的。没有短缺观念的凯恩斯主义者,要把"价值"赶出经济学,不是当污点证人揭发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而是说"只有凯恩斯主义才是经济学"。

在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和价值体系中,有着太复杂而自相矛盾的描述,至少不是"单一的无歧定义",没有必要深究。大致上,很难严格区分,马克思主义的观念中,价值与资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显然完全没有"交换创造价值"的观念,尽管理论上有所妥协,"某些过渡性历史阶段,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非常模糊的烟幕,但是"生产创造价值""生产(掠夺)创造资本"是马克思主义非常明显的观念。这种误区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因为笔者问孩子:"怎么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短缺?"8齡童问答:"多点工作啊"。
该问题是在孩子们看了《黑客帝国》后作恶梦,笔者解释说:"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是真实世界有短缺和边际,无法模拟(不可能计划经济)"。笔者感到这是一系列很好的问题,也是很终极的回答,也已经带出了"价值"的定义:价值就是可以抵销个体需求中的成本的收益。在外界环境足够大,对于个体需求来说可以认为无限大时,如个人身处中的市场经济,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短缺限制的,这就是每个人直觉的生活体验。数学上相当于"无限接近即等效,如无穷小等效于零"的微积分中的"无穷,接近"。
ps:笔者也曾就"无穷,接近"向孩子解释,甚至用到了她们数学漫话里的"无穷魔王利维坦"作比喻,但终于失败;至少8岁前不能理解无穷与绝对之间的数学概念

价值是抵销个体需求的成本的收益,意味着我们创造的任何价值,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某种需求的成本。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彼项价值对我们也就是没用的,所以我们不去占有海水,除非是盐被专卖。它也意味着张五常常用的"机会成本"必须是假定有确定价值量度(如稳定货币),并且人是有不计其他需求的单纯逐此量度之利的本能,这种假定不成立的。因此机会成本实际上是在封闭货币环境中的金融博弈的概念,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生产不能创造价值,原因就在于我们必须先介定需求,同时支付的成本资源是趋于短缺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