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所谓革命就是打算白吃白喝的暴民运动

英国"革命,内战"仍是"大宪章的兵谏";克伦威尔砍掉的是"国王至上"的合法性; 
英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共同点是,主体都是诉求于no votes no tax 的抗税集团;
中国,法国,俄国的"大革命",主体全部是诉求于中世纪免费午餐的暴民运动

 

英国内战很容易让听惯了"法国大革命,五四革命精神,中国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之类的读者,意会为"英国革命"。不过,称之为"英国变色,变修,变资"更准确。无论是今天的英国人,还是当年内战中的双方,都只不过是将英国内战,看作是另一次大宪章事变式的"兵谏,逼宫"。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宪章事变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在展开以前,就通过双方更新的协议所消饵。英国内战双方的冲突,则早在双方更新的协议所能消饵前,刀兵相见。因为英国内战的目的是有限的"讨价还价",因此也打得温文尔雅。

由此可见克伦威尔,和他的由清教徒组成的新模范军,在英国历史中的作用,就是将一场抗议国王加税的"兵谏",升级成一场颠覆"国王至上"传统习惯法的革命。兵谏升级为真正的内战,是因为伦敦和约克郡,甚至远方的苏格兰长老会,都开始扛不住兵连祸结对正常生意的影响。他们情愿出资资助肯打仗的清教徒(新模范军),最后结束了国王对兵谏的拒绝,把国王抓回到他的宫殿里;——>到此为止英国内战,仍然是另一次大宪章事变的"抗税型兵谏"而已;——>直到拒绝妥协的查理一世连同他的皇冠,被克伦威尔砍掉

克伦威尔砍掉的,并不仅仅是查理一世的头颅,更是"国王至上"的皇冠。到了这个份上,意味着英国传统君主制赖以为生的"国王至上,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已经不复存在了。克伦威尔自已当然不会再觊觎一个失去了合法性的"国王"的虚衔,宁愿自认为是英国大宪章精神和清教徒信仰的护法,即护国主。克伦威尔也的确以无敌的战功,从苏格兰到爱尔兰,再到作新教兄弟的荷兰,宣告强制实施的《海洋法》而开战,即第一次英荷战争。克伦威尔几乎是独力颠覆了"国王至上"的传统文化,也就难免对传统卫道的严厉镇压
ps1:所谓的海洋法,其实是克伦威尔的护国主政府穷慌了,效法丹麦在松德海峡一样,想在英格利海峡设障,收买路钱
ps2:可以设想,就算天朝捧出毛帝故事,也只不过是促使一个砍掉隔代毛帝头颅的中国的克伦威尔出现;而已

对比一下英国革命与日后被称为革命的美国独立,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此两者的起端,都是no votes no tax的抗税集团,跟国王总体党组织的讨价还价,——>这也意味着,一旦谈判破裂,抗税集团就有可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本来可能被国王抢掠而去的额外税收连同正税一起,转而支持(勿宁说是雇佣)诸如护国主的新模范军,华盛顿的大陆军(大陆军的主力弗吉尼亚军团,实际上是自负盈亏的民团),对抗本来是武装到牙齿的国王总体党组织。在英国形成了国会军对国王军的武备优势,北美则令国王军无法镇压。
因此英美两国的"革命胜利",实际上与大宪章事变中的"抗税胜利"本质上一模一样。所谓革命主力的军人集团,在抗税运动终场吹哨后,自然到了走下历史舞台的时侯。这对于自负盈亏的弗吉尼亚军团及其司令官,
乔治.华盛顿而言,没有什么困难之处。对于自以为代表了最纯洁的基督教先进性的清教徒(新的)总体党集团,护国主克伦威尔在终场后还要打加时的恋权,自然而然地,抗税集团转而寻求将护国主送走的替代品,而无论是复辟的查理二世,还是跨海而来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带领的荷兰军队的"军事征服"。

反之对比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中国大革命……,就根本不存在一下"no votes no tax"的抗税集团及其经济后盾;当然也不存在由经济后盾支持的军人集团,也不存在就经济利益与执政的总体党集团的讨价还价,(因此内战才成其为"有限的战争,有限的革命")。这几个国家的大革命,都是前特权集团的边缘群体,抱怨执政的领导(不是总体党),执行传统的社会主义政策,在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跑得还不高道德高尚,而发动信仰着共产主义的愚民大众,对执政的领导诸如法王路易,俄国沙皇,清帝和蒋介石等闹革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