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购买力/汇率根据彼此交易确定的瞬间等价关系;
平价购买力的精确性取决于"小"的范围;;
平价购买力不可能精确;
闭关自守国家的平价购买力一般被高估;
认识到每一个有本币的主权经济体,都是一个闭环的运作系统,通过外贸渠道与外界贸易,内部经济运转使用本币核算成本;外贸是本币的负债,相当于购进的物资,而不再是价值尺度。这样就构成了系统论中的一个"容器对象"和"对外联系的方法"。方法通过某种换算的算法(同样封闭在一个交换系统的对象中),付出换算的成本后,就可以作为系统内交换的一部分。换算成本就是交易成本。
因此当补贴这一交易成本时,就会导致系统内部价值的溢出,即该主权国家沦为对外的殖民地。而当高估本币时,则没有人可以补贴其交易成本,因此表现为对外负债和对外借贷信用的最终破产。如果不明白这一简单的逻辑关系,那么所谓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储备的问题就将无法进一步讨论,只是陷入彼此不同信仰的敌对立场之中。如有利益冲突,因此发生的内战史不绝书,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其中之一。
明白了闭环的模型,就可以重新构筑平价购买力和GDP的含义。由于主权经济体都是本币的闭环系统,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蒙代尔创建欧元时,信仰的那种"稳定的第三方的,超越主权的价值尺度"。否则就会否定比较优势,更是否定了个体的价值观。举例说同样是石油和淡水的价值评估,中国和阿拉伯彼此是截然不同的。 羡慕阿拉伯石油的中国人,可能不太清楚西亚是如何羡慕东亚的淡水资源。
因此彼此经济等价的尺度发生,只可能出现在彼此的等价交换的一瞬间有效。其时间曲线必然是动态变化的。当彼此发生了等价物的交换时,就可以在两个本来彼此隔绝的经济闭环体中,建立了局部的等价关系。将此等价关系"除以"外贸量在本地经济圈中的比例,就可以得到类似在中国人估计自已价值"多少桶石油当量",阿拉伯估计自已的价值"多少桶淡水"的等价式。
这就是外贸外汇计价的GDP,平价购买力作为比较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两国交易的"汇率"的最基本的根据。
平价购买力的测算根据,是因为彼此交换时的等价视同,而不是因为存在天然的价值尺度。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古老的用粮食和牛(最广泛),丝绸,铜钱……等的交换,与金银媒介的交换并无根本性的不同。金银由于其便于携带,同时由于数量限制而不会在贸易过程中,有突然的显著变化;而具有较低交换成本的优点。
但是金银媒介(本位)的优点不是无限制的,一旦获得金银的成本太贵,不是被其他交换媒介取低,就是整个闭环经济体由于交易成本太高而瓦解。因此在一个足够短的时期和足够小的范围内,占闭环的宏观经济体的外贸量足够小,才可以看作是一个稳定的价值尺度。这是金银作为贸易价值尺度"测得准"的前提。一旦违反了"足够小"的前提,包括金银在内任何货币锚的意义,都将消失。
因此平价购买力的稳定指标,是必须建立在"外贸所占比例足够小,时间跨度足够短,空间跨度足够小"的基础上的,而这三个条件不可能同时满足。当外贸比例足够大时,空间跨度就不可能是小的。因此平价购买力的比较指标,在现实社会,实际上是无意义的。类似股票做庄的庄家,盘算自已拉高的股价乘以筹码的数量,帐面上值多少钱的那种歪歪。用本币计算本身的经济总量,不需要使用平价购买力。
平价购买力实际上按外贸中有限比例的等价交换作为依据,估算了站在对方的角度里,按自已最关注的资源货物(锚),对自已的社会产出能力的评价,这个评价是服务于外贸的(否则不用外贸等价物),而当这个产出能力投入到外贸中,就会因为供给于求而导致价格下跌,导致平价购买力指标的下降。所以闭关自守国家的平价购买力指标都是高估的。闭关自守相当于出口比例无限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