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萨缪尔森谬误

张五常主义的罗伯津斯基-斯托帕-萨缪尔森谬误
罗伯津斯基-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似是而非,结论南辕北辙
张五常主义导致出口价格不断下降,出口成本不断上升;
廉价出口的预设前提是出口导向——>公有制

罗伯津斯基-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不针对劳动密集型,通义表述是"一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上升,将令此投资要素获益,而令其他商品的投资要素受损",贸易双方关系自然就构筑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同时也得出了对弱势商品的进口实施贸易保护可减少贫富差距。既然中国的优势是廉价劳动力,张五常可能想当然地得出了,低人权政策占有了廉价劳动力供应的商品市场,得益的就是农民工了
ps: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是正确的,但不是这样证明的

但罗伯津斯基-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如同剑桥-费雪方程式一样,是那种看似想当然的精妙,实际上因为各标准参量的当前状态无法确定,所谓"开放系统条件"成为空话,而成为是无根据的直觉,当必要条件从逻辑出发一一澄清时,就发现它是根本上错误的;但如果象萨缪尔森那样,回避其逻辑上的冲突,而着眼于选择性数学模型特定模型和选择性的采样时,自以为证实了他直觉的"数学论证"。

罗伯津斯基-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的要害在于两个假定必须预设成立。第一是国际贸易所得(即外汇)必须确定是财富(资本),意味着必须存在着一个货币锚,即所谓价值的尺度,否则罗伯津斯基-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现在可以回想,为什么蒙代尔和他的粉丝张五常,张五常和他的粉丝谢作诗等人,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偷换概念把行政钉死汇率,说成是"货币稳定"了

第二个前提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是价格刚性的,增加供给不会导致平均收入的下降,这也是不存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是缺乏刚性的,价格随供给而迅速下跌。中国之所以挤占了东南亚人的美元收入的工作岗位,就因为其价格太不具刚性,人家不做了!结合第一个条件,中国如果补贴劳动密集型出口,国际廉价商品的美元价格就会下降;同时国内人民币工资价格就会上升!这就是富士通的困境

在前提错误的逻辑下,罗伯津斯基-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就得出了第三个错误结论:贸易保护可以避免弱势产业的收入下降,从而避免拉大贫富差距,——>这是以外汇计价尺度而言的,仍然是预设了"锚本位"货币的前提。它本意是想说,由于贸易保护限制了廉价进口拉低了弱势产业的商品价格,因此提高了该投资要素的回报,但实际上却没有考虑经济的萎缩,完全抵销了这一好处。

不要说贸易保护一般是对等的,你保护自已的弱势产业,别人就会保护自已的弱势产业,结果就是双方都得不到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的好处;就算对方是不采取报复性的贸易措施,弱势产业不合理吸引的资源也将削弱优势产业的出口能力,和相应的更廉价的供应的进口。显然萨缪尔森保护政策的所谓减少贫富差距,就是公有制的共同赤贫。这种结论,又必须是在预设产业不会升级的公有制前提下的。

实际上在供应廉价的通货紧缩作用下,产业组合重新组合的能力加强了,也就为新的产业的成长创造了空间。新的产业将会创造新的就业。这就是李嘉图效应,现实案例就是中国和日本的出口导向,不停地催生了美国技术进步掀起了新的工业革命。美国出现了乔布斯不仅仅是美国文化是自由社会的文化,更因为中国和日本这些傻逼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导向,为美国乔布斯的出现塑造了最大的可能性

从本币经济闭路环的角度看贸易保护,即使在对方没有对等报复的情况下,实际效果相当于进口替代。用米塞斯话说是"更贵的和更不好用的",显然这就是社会的损失,如果要让这种待遇成为行业的特权,就要负出通货膨胀和经济萎缩的代价。这就是Charter谷物法。基础错误而所有结论完全错误的,除了《资本论》,萨缪尔森定理算是又一个。张五常的经济学如果不是良心太坏,估计是误用了这定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