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融资取决于上市公司质量,审批制融资取决于讲政治
行政监管打压市场,抬高机会成本后,不是"自主买卖";
市场优化不依赖分红,强制分红的印度股市,低迷了四十年!
市场经济中,圈钱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A股上"圈钱"和"融资"是似乎等义,但道德含义几乎相反的,两者都并非明确定义的概念。至于股市真正的功能"资源优化",从来就没有真正出现在A股。因为A股的融资,是按"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由证监会审批融资方案,而不是按照"是否最大化回报股东",更因证监会是按权威价格判断的方式,判断"谁投资啥股票才不是投机",因此按产业预期的融资(如纳斯达克模式),在中国也行不通。
所谓"A股不能分红,不能据分红能力,划分好坏公司",其实分红本身就是因为实际经济的环境恶劣。因为没有分红,中国只有好的报表公司,和坏的报表公司之分,(其间夹杂着国企、欺骗、诚实等变量),因此过分认真的报表研究,或者实访上市公司,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公有制管制环境,不用调查了)。根本上任何股市的投资者,是否接受融资请求,从来不是因为分红能力的缘故。
西方股市的事实,其实是相反的。有能力分红的公司,总是不需要融资的,需要融资的,都是不会分红的。不必再解释"企业成熟过程的四个阶段",非常简单的道理。有些缺乏股市常识的道德股评,还说要强迫分红。这些人大概不了解一个实体经济环境恶劣的股市"强迫分红"将是什么下场。建议他们仔细研究1950-1990的印度国内股市上市公司的低迷和腐败。印度股市,就是强迫分红的。
所谓股市资源优化的能力,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体现在股价上,再体现在融资潜力上。这是由市场配置的,而不是由管理层监管的。上市公司要融资,还需要得到承销商用承销资金的担保,象平安万科再融资需要上千亿的资金承销,(如果投资者不买平安帐的话)。承销商还需要向投资者包装、推介,还可能因为误导吃官司,(西方用个体诉讼代替监管,高额罚款鼓励诉讼)。
因此除非要融资的企业,有足够推销自已股权的市场价值,否则是根本卖不出股票的。所谓圈钱在市场经济的股市,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根本不需要监管的。但是在东方股市里,融资成了管理层要审批的项目,固然枪毙掉大笔有潜力的项目,同时又要讲政治,派上很多根本没有增值潜力的项目。(象最近要融资的烂银行的坏帐准备,又要补充资本金了)。
当融资审批制代替了市场股权自主交易后,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就没有了;"资源优化配置"连概念也从A股中消失了,成了"咱天朝股市不学的资本主义的那一套",留在东方股市的辞典中的,只剩下同义而道德背反的"圈钱""融资",(因为双重标准)。事后符合管理层政治偏好的就叫融资,事后让机构股神谩骂的,就叫圈钱。所谓"事后",是因为所有的圈钱/融资,都是预先管理层审批的。
从人权私有制的标准出发,基于买卖自愿的"资源优化",与审批讲政治为原则的圈钱/融资都不同。只要股民投资的机会成本,没有被政策打压所放大,那么股民自主投资的买卖,为企业提供的营运资金,就符合优化配置的条件;反之如果是股民是被垄断政策驱赶,被迫提供资金的就是融资/圈钱。类似的标准用到房市中,如果没有高税收的(土地垄断+金融垄断),那么高房价就是无可指摘的市场行为。
目前新股上市是审批制的,有"打压放大了机会成本"的成本。但实际操作上IPO是由保荐商的信誉保荐的;这种保荐在海外也存在,也是让股民可以识别好企业的重要条件。问题在于,保荐商(券商)又是垄断行业的金融国企!海外证券业是民企,要自负欺骗市场的代价,而在东方特色里,却是不容有损失的国企!而骂民企"圈钱"的股神,从来没有指责过国有券商和国有基金公司的垄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