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贤明君主比民主制度更好的传统公有制神话的科学机理

任何民主程序,不能消除"政府的不确定性"的同时,还能避免政府瘫痪;
"默认权益归属个体"可以限制政府决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排除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令经济危机流程呈现重复性;
"贤明君主比民主制度更好"的传统公有制神话的科学机理


根据个体价值观中的基本规律"个体是价值判断的原子单位",得出政府决策具有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一些信仰于"公有制民主,普选,一人一票"的人,其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者,可能会争辩"民主监督、政府群众路线的民主作风,可以减少政策的盲目性",如几年前天朝吴帮主所称的"咱们的代表最清楚咱国公民私下里怎么想的(人民代表最了解人民意愿)",却又遭遇到阿罗不可能原理的抵制

阿罗不可能定理,既否定了过分中央集权的"一人一票普选"的可能性,即否定了默认权益归属于中央,指望由民主普选加以监督的实际可行性;同时也否定了政府在日常机能运作中,由执政党(或政府部门间)的"民主作风"的实用可行性,同样否定了君主主持下,由元老院"民主讨论政策",如天朝仿效明朝廷议式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可行性。

所有这些公有制前提下,五花八门的所谓民主,如果不是直接造成政府机能的瘫痪,演绎成西方幼稚民主中(有时称为不良的民主)中的政治危机,就是因为阿罗不可能原理"长考出臭棋""无私的辩论全他妈的都是瞎颁!",间接地仍然是政府机能瘫痪的最终结果;典型如雅典民主缺陷,与西西里灾难之间的关联。偶而的例外,只能是让特权的利益集团借民主、改革为名,跑马圈地!

政府的决策的后果,具有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同样是基于个体价值观的"个体是价值判断的原子单位"的另一个逻辑结论,"默认权益必须归属于个体/地方",则把政府决策的不良后果,被局限于政府所获得的授权范围以内,而政府政策良性的后果,就可以普惠于国民。这样就把最不可预测的政府和领导人对于经济现实和历史的作用,降到可以忽略的细节水平,令到经济危机的逻辑流程具备重复性规律。

如果政府决策的不可确定性,不能被排除出大历史观对于经济危机演绎过程,所谓的社会学,就将完全没有重复性可言,完全成为政治大人物"灵机一动"的玩物。整个社会和历史学,就会先是沦落为此政策被政策(即制度)后果,再沦落为此政策彼政策的动机,然后是此政策彼政策制定者的道德,最后是政策制定者所谓生活细节,说了几句名言的细节旋涡中不能自拨。这就是传统的细节理性主义的出处

一旦通过个体价值观的"心证"(实际上就是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则的逻辑结论,把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排除出经济危机的历史流程以外,尽管政治危机和政策错误,尽是贯穿于经济危机恶化的每一个环节;但是政府的恶劣作用,如果不是本身就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经济危机衍生出来的孽障!把公有制社会为经济危机恶化后的极端状态,则大大简化了命题,经济危机的客观规律水落石出。

另一方面,否定了政府决策对于经济危机之消解与恶化的决定性意义,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衍生出结论,即在私有制原则没有确定前,所有政府主导的所谓改革,都必定是瞎折腾,而不论主持改革的掌舵人,出发点是不是好的,良心是不是好的,素质是不是高的……,etc;如果不是从私有制原则出发的,那么任何改革,最良性的后果,无非就是暂时缓解了危机,称之为盛世,稍后便是加N倍的洪水滔天

这样自然也否认了一些想当然的神话:"君主制如果摊上一个好皇帝,效果会比民主制更强"——>这个观点预设了公有制前提的!从私有制角度上看,所谓君主制中的好皇帝比民主好,那是因为阿罗不可能原理,让公有制的民主(集中制)本身就是一个劣等的制度,君主制从来都比这种伪劣民主更优化;而不管是否好皇帝。另一方面,好皇帝只不过是推迟了危机爆发,而让危机稍后爆发并更为危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