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生产过剩是政府管制和金融垄断导致的危机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金融垄断导致消费品短缺的危机;
生产过剩是政府管制和金融垄断导致的危机;
政府干预导致PMI生产过剩,掩盖了资源短缺导致CPI上升;
"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才有经济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声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所指的就是今天产能过剩,导致PMI不断下跌的所谓通货紧缩。这种"产能过剩"是金融垄断导致宝贵的金融资源,倾泻在消费力不足的产品领域民,既没有构成有效供给,也没有创造有效就业造成的;同时也必然导致某种生活必须品价格的上涨。后者自1860-1930年之间,由于金本位的实施,而掩盖了相对于平均工资,生活物价上涨的事实

金本位的萧条作用曾经详细解释,仅仅为了说明,第一是金本位的萧条同样是因为政治对金融的垄断。因为金本位带来的通货紧缩,对于按不动产缴纳定额税收的纳税人来说,如英国、印度和日本的自耕农的定额地租,就相当于加税、压低农产品价格,剥削农民收入补贴当时的城市工业化的作用。其次是金本位在货币计价上的下跌,但定额税税值按金本位同步上升,人均相对收入更快地下降。

排除了金本位的干扰后,就可以统一马克思主义所指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行政(金融)垄断,导致的产能结构失衡,因为垄断导致的民穷财尽,更不可能消费重工业产品为主的"生产过剩",而不是真的生产得太多了。产能过剩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危机,封存产能(即休克疗法)即可;让生产过剩构成危机,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内的生活必须品的短缺和涨价。

此处就涉及到通货膨胀的准确定义。再次强调,针对消费者购买力的消费品生产(一般以CPI为主),与正相关于金融垄断——>过度投资——>生产过剩的PMI下跌,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只有针对前者的通货膨胀,才是有意义的。重工业GDP组成为主的PMI,只有在满足消费品需求的有限供应前提下,才有意义。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却绝不可能越过消费品的生产,先拉动了重工业GDP"生产过剩"。

无论通货膨胀的定义是一般意义的"价格普遍上涨"(萨缪尔森的定义),还是"货币发行过多(即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弗里德曼的定义),如果不区分可以被金融垄断过度投资带动的PMI的下跌,与必要的消费品的CPI之间涨价的关系的话,就将得出一个怪异的结论:政府干预、金融垄断、滥发钞票,可以阻止通货膨胀,因为必定导致某种生产过剩的滞销产品的价格下跌。

一旦区分PMI与CPI的差别,就可以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狭义的民生生活必须的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这样又涉及到对科学派的否定,那就是衡量CPI的生活必须品,何为"必须",是党国说了算,还是民众自已过民生的感受说了算?实际上这与党国的经济学家们,把PMI下跌冲销生活必须品的上涨,而声称天朝党国"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要求再次滥印钞票,关键全在于:通货膨胀的大小的标准,谁说了算?

只要在明确通货膨胀与国民生活感受相关的,一般表现为CPI(注意目前的统计,完全是党国权威指定的,同样的客观市场,CPI数字却是可以"宏观调控的",笑笑)反映的生活必须品的涨跌;只有这样,通货膨胀才成其为"国民支付的社会成本"。否则象美国那样,无论华尔街赚多少钱,无论房价涨涨跌跌,生活必须品价廉物美价格平稳,很难称得上美国人炒动股价上涨的"通货膨胀",是社会的成本。

排除了金本位或其他任何等价的"货币本位"对"消费品价格上涨"信号干扰后,明确通货膨胀是指国民生活相关的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即意味着国民储蓄相对物价缩水后,就可以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现象总结:所谓生产过剩的危机,总是与金融垄断相关的;并且总是因为同一时期的货币资源,在避免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必定导致对某些生活消费品的短缺,——>即金融垄断导致的生活消费品的短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