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以爱国的名义,命令你当炮灰

美国货币政策出口导向埋祸根;
美国的欧洲农民工政策成负债


美国独立后
,除了北美CEO不需要再到伦敦"朝请示晚汇报"以外,美英之间的合作方式,几乎没有改变。英国甚至在1814年以前,仍然将美国当成英王陛下的属地。跟拿破仑打仗缺人手,就在大西洋上拦截美国的船,"我以爱国的名义,命令你当炮灰",就把不爱国的美国人抓进舰队里当苦役。皇家海军炮灰待遇可参考写实小说《叛舰碟血记》。冲这种爱国待遇,美国人跟英国又打了一场不爱国战争

英语民族两场不爱国内战打完后,彼此合作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英国向美国投资,美国用英国的投资开发农矿产品资源,向英国出口,偿还英国的投资。实际上英国在19世纪的空前繁荣,很可能跟英国在北美打了大败仗有密切的关系。获得统一的美国不用花英国一分钱,却成了英国最有竞争力的原材料(包括棉花)的出口基地。在美国棉花的竞争下,连世界千年纺织中心孟加拉地区也衰落了。

所以美国引进英国的外资对英国的出口,大体上是一种互利的合作。英帝国当时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拥有最强的黄金支付能力。氰化物炼金技术的改进,黄金供应更为充足。因此对英出口拉动美国经济增长是利大于弊。但当美国联邦政府将进出口当成了政府的生财之道时,美国的进出口就变了味道。变成了通过货币手段驱赶国内生产要素往英国贱卖,以换取美国政府海关收入的政策行为。

用通货膨胀的手段,补贴使用农民工(不是补贴农民工)的企业的长期政策,就这样为美国后来经济调整的必要性,埋下了祸根。但站在联邦政府的角度,当时没有很好的流通控制手段;按财产收税遭到控制了投票权的有产业主的消极抵制。所以用农民工制造海关税收的办法,委实是补充联邦政府税收的最方便有效的途径。

1900-1920年是美国欧洲移民最旺盛的时期,年均接纳移民约百万。约相当于中国每年引进两千万外籍农民工。但从比例上说,不计美国建国初期的高潮期,1880-1890年之间,美国年均移民达2%。所以从人口比例上说,美国移民潮在即将出现问题的20世纪初,已经呈现了退潮状。问题就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令美国的增长模式,不得不作彻底的修正。还债!

以往由于执行着对英出口,大量农民工流入美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这些无(不动)产者只要肯接受低工资,就总能找到一份工作,无非是工作之余骂资本家狼心狗肺。久而久之,就是在美国高速增长的社会中,充斥着今天中国人已经熟悉的抱怨。又象利用不动产与投票权挂钩的制度缺陷,在西部的金权交易兼并中,有大量暴力拆迁行为的洛克菲勒垄断集团,都成了民怨的中心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独英国,原欧洲市场也在战争中破了产。美国庞大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只能自已消费了。当初千辛万苦引进的农民工,今天成了没有消费能力的赤贫社群。几十年前移民高峰抵达美国的人,在1929年之际正是临近退休的年龄,没有工作,没不动产,无积蓄,又没有退休金,还不是美国公民……,胡佛和罗斯福总统干预大萧条的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中断农民工输入的决策是对的

美国为了帮助英国恢复进口能力,甚至自已承受通货膨胀的代价,为英国徒劳地保住金本位尽力(1925-1931年),简直就是今天中国出口卖得美元,又借给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翻版。那么大萧条就是美国出口导向的中国模式,转向内需消费模式的过程,就显而易见了。

欧洲农民工可能不成为大萧条的主要成因。但是这些悲惨的社群承受了大萧条最痛苦的一面,也就成了大萧条作为最具悲剧性的一面。本来没有民粹土壤的美国,也成了一个民粹沸腾的海洋,几乎被魔鬼三招斩落马下。美国的欧洲农民工问题,毕竟是一个存量遗留问题,中国呢?农村里有十亿要往城市涌呢!今天在城市里闹腾的几十万落第秀才的"反户籍制度"�得很次要了,开了口子,如何善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