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欧洲历史上的成功,水分极大

欧洲民族主义的成功有明显水分;
美国资本主义的成功被马克思低估;
欧洲民族主义借力于美国成功的输出;
美国没有扩张而被低估,欧洲扩张为美国作嫁衣

欧洲民族主义(也即殖民主义)国家,近几百年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军事推进,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留下了"欧洲文化中心论""基督教沙文主义"的假象的同时,也掩盖了不事扩张的美国社会的成功。以致于当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农业国和科技及服务业强国时,仍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视之为"被欧洲奴役的殖民地国家"。原因仅仅是因为美国平等而开放的市场,工业产品以内需为主;欧洲等级化君权社会,既有关税保护,奢侈品也不是美国强项,日用工业品市场又很狭窄,因此美国对欧以农业出口为主

但是日后的历史,既证明了欧洲模式的虚幻,也说明欧洲此前的成功,亦是水分极大。欧洲民族主义国家最大的成绩,是能够以举国之力开辟了东方航线。如此巨大的风险投资,的确不是当时的私营企业所能完成;但是在土耳其已经截断了地中海航线,香料贸易能提供如此巨大的利润的时侯,举国体制的目的性和获利的把握,又远非20世纪东方帝国的举国体制大跃进,太空工程开发火星之类可以媲美。除此以外,欧洲在全世界的"成功"推进,很难完全归因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民族主义和君主专制的举国体制

非洲和美洲,本来就相对于整个亚欧文明的劣势,而不仅仅是相对于欧洲。欧洲人的成功,就仅仅在于香料贸易诱导的航海能力,可以把相对优势的力量,投送到这些明显劣势的地区。如果换成东方帝国或者伊斯兰文化,如果能够投送并且只要有利益兴致,同样可以轻易征服非洲和美洲。欧洲对印度和东亚南的征服,在18世纪以前仅仅是在欧洲版地图上的征服,实际上只是对沿海港口的租借。当葡萄牙人声称"独享中国利益"时,所说的是在澳门向中华帝国称臣纳贡。印度的土邦和东南亚的酋长,也全然不知欧洲人自称其征服。

稍稍有点例外的,仅仅是英国在孟加拉,的确驱逐了当地的穆斯林领导,但是对于土著印度教来说,英国只不过是来往于印度的军事野蛮人的一支,海上来的英国赶走陆地上来找穆斯林,至少不是一件特别坏的事,何况英国人对印度教精英,讨好有加。仅仅以英国在孟加拉的,在当时而言并不稳定的,而且也不赚钱的"征服",作为欧洲文化和民族主义的优越性,显然缺乏说服力。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美国的兴起,和美国经济输出对欧洲的影响,至少这样假设是未证否的:美国的成功,大大强化了欧洲对其他地区的征服。

当美国的兴起,为拿破仑战争后已经衰落的欧洲注入新的活力(资本主义)的同时,也是欧洲对美洲的控制的丧失(门罗主义)。美国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以北美为核心的第一英帝国,转变为以印度为核心的第二殖民帝国。英国是在失去美国以后,才强化了对印度的控制,在历史上是没疑问的。欧洲(其实就是英国)占领了大片在当时无人关注的,后来引人注目的无人区,但是到19世纪中才威胁到中华帝国;1880s才瓜分非洲,法国随之重建殖民帝国,20世纪初才开始瓜分穆斯林地区,很难排除美国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扩张才是成功"的欧洲霸权主义文化,当然可以把1890年的世界首强美国,因为其没有明显扩张,而视之为殖民地国家。马克思主义因此又把美国的成功,归因于几十年后,对于美国实在是亏本生意的两次世界大战"发了战争财"。毛泽东思想很容易理解马克思的霸权主义:一个强国如果不是成功征服全球最大的版图,光有着最富裕的经济,最强大的工业农业科技民生,有个屁用?!国家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但是站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立场,何尝不认为欧洲殖民主义是劳民伤财,仅仅是为美国作嫁衣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