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星期五

二战后的亡国事件,一般指领导同志死得很难看

民主国家"亡国"亡的只是"民主""部分自治权";
习以为常的民主社会中"亡党"和公有制社会"亡国";
二战后的亡国事件,一般指领导同志死得很难看;
欧洲"最惨烈的亡国",被三次瓜分的波兰

回顾民主及联邦政体屈指可数的"亡国"历史, 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无论民主政体是否亡于内乱(如罗马共和国),或者外敌甚至异族;都不是东方如明亡于清,宋亡于元那样的亡国之痛。荷兰之类的"民主亡国"差不多是兴高采烈的,自大西洋航线开辟两百年后,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又被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列强军事挤压得奄奄一息的威尼斯,对于开门迎来拿破仑刺刀下"人权宣言"也没有什么悲伤之感。民主国家的"亡国"的共同特点,亡的是"民主",失去的是部分的自治权,甚至不是民族和居民生活的改变。

与这样民主国家极为罕有的亡国事件相比,这些国家之中的"亡党"如果也算得上事件的话,那是此起彼伏,数不胜数。民主国家因为民主而亡党变得习以为常,那么公有制社会因为不能亡党而亡国,同样是习以为常!而且惨烈惨痛,即使同样是完败的亡国而论,美国南方CSA的亡国也与纳粹帝国的亡国,不可同日而论。考虑到未来的民主国家,如果不能断定不会出现亡国事件的话,那么至少可以肯定,也会比公有制政体的灭亡罕见得多。事实上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民主国家可能面临大的威胁,也很难想象那个公有制国家能免于灭亡。

可以这样说,亡国如果是一个值得衡量的危机事件,那仅仅是对公有制帝国而言的。对于民主国家来说,"亡国"只是语文艺术上的修辞,对生活的影响甚至比不上公有制帝国的改革,绝对比不上薄熙来和王立军搞一次打黑政变的冲击来得大。换言之,如果一个国家忽悠"亡党亡国"有多大了不起,如果不是危言耸听(民主社会的亡党,只不过是聚众游戏),就是说"公有制不可动摇"——>这种国家,不亡就没天理了!自鸦片战争以后,东方帝国民族的确丢尽了脸面,但是这种丢面到底是否因为自已死抱公有制传统,值得反思!

假如不是因为宗教战争以后,民族主义几乎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国家主义),亡国或者外战打败仗,通常意味着土著民族很没面子,所谓亡国简直不值一提!何况时代已经进步了,现代意义的亡国,也与古代意义的亡国区别颇大。卡扎菲的利比亚算得上是亡国,法国的萨科奇也的确应该枪毙(实话实说),但大不了让他卡扎菲先生死得很难看,连累他卡家卡塔法部落死掉几万男丁。同样"亡于外族",但显然不能与明亡于清,宋亡于明相比,(元与清同样被妖魔化题)。二次大战后的亡国,大概也就是领导同志死得很难看的意思。

把亡国划分为近代版和古代版,近代版的亡国除了二次大战的德国死得挺难看以外,最"惨烈"不过的就是被三次瓜分的波兰。对于波兰民族主义者来说,虽然称得上是惨烈,但直到第三次瓜分,才接触到波兰语地区!前两次被瓜分的,全是说波兰语的领主老爷,他们领下的说德语的,乌克兰语的(当时叫红罗塞尼亚语),白俄罗斯语(当时叫白罗塞尼亚语)的农奴待遇,分别由沙皇和普鲁士和奥地利国王加以保证。这些波兰语的老爷说不上有什么惨痛,非波兰语的农奴待遇好转了,至于说波兰语的农奴,帝国兴亡,关他们屁事

18世纪末第三次瓜分,波兰语地区少量划进了普鲁士(一战后收复),剩下的"亡国"了,待遇是独立于俄罗斯的"波兰议会王国",在一部宪法的约定下,奉沙皇为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实际上是一位开明的沙皇,给予了波兰远远超过拿破仑可以给予的一切!假如不是因为波兰的民族主义非常反感于一个俄罗斯族的国王(其实根本不管事!),"亡国"后的波兰,最接近于欧洲第二个"君主立宪"国家。但是波兰人怀念"自家国王"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时期,反反复复地起义,到1870s老沙皇的孙儿不耐烦了,把波兰并成俄国行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