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宗教教派的线索是历史的利益集团

认识英国内战中的宗教环境和教派;
宗教教派的线索是历史的利益集团


比起硝烟弥漫的英国内战战场中的英雄事迹,更为重要得多的是内战前后英国的宗教社群的情况。如果说前者有汗牛充栋的史料,后者则一直局限于学者研究中的迷雾。宗教信仰之复杂,就由于它本身只是一小部分人私下传抄的哲学,无可考据;但宗教信仰的历史也不复杂,因为任何宗教信仰,只要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影响,就必定反映当时某种社群的利益,而不是真的"他们思想中信什么"。象教皇的天主教,高深神学的背后,是要求教会财产和教众独立于世俗政权,向教皇本人效忠;世俗人等要向教皇缴十一税,否则就是异教徒!

今天的天主教,比起宗教战争以前的罗马教廷,就象被剥了牙缴了械的老虎;但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全球性的斯大林式的政党组织。他所谓的普世价值观Cathoric,无一不是力图复辟中世纪的教权正义,与个体人权的普世几无共同点。如果真的接近成功,将意味着全球的宗教战争和腥风血雨。所谓不同的基督教派,实是西方社会宗教名义下的政党。它们的意识形态之源,关注的是在本土的政治利益,向东方传教,仅仅把在东方社会中的传教和实践,作为本土利益宣传的题材。这是东方的迷信者,向东方民众传教时所不理解的

英格兰周边的宗教情况,对英国内政外交有深远的影响。英格兰南边是教会和政治独立于教皇,与教皇通过条约限定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天主教的法国。类似是西班牙和远方的奥地利,高度依赖于教皇的号召力,同时也对教皇政策施以深刻的影响。但是作为加尔文教派的分支,西班牙以长老会的形式,世俗权力上独立于教皇,并且自行控制本地的宗教裁判所。苏格兰的宗教情况与西班牙类似,掌权的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基层天主教信徒,宗教上相对独立的是加尔文教派的长老会。西边的爱尔兰则是纯粹奉旨于教皇的天主教社区

英国的隔海西边是当时宗教信仰政策最为宽容的荷兰。尼德兰起义是路德新教,其核心政治主张就是本区不必向教皇上缴十一税,并且教士不能免役,教会财产不能免税,也即地方主义或民族主义的利益独立。如此教义政策,当然与罗马教廷产生剧烈的冲突,不得不以战争解决。西班牙和奥地利作为向教廷包收十一税的买办,也就积极地参与了荷兰和德意志兰的宗教战争。但是参加尼德兰起义的,还包括当地的天主教民众,如比利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自治民众,认为新教只是请愿,减税对自已也有好处,国王的镇压是不对的。

宗教信仰的荷兰的政治主流是新教,但是加尔文教派和天主教并没有受到歧视,但仍然被视为新教地区。英国享利八世据说是为了二婚,(君主的婚姻当然也很重要),实际很可能是因为财政危机,垂涎英国教会的财产和税收,把英国建成类似拜占庭式的,国王控制本地教会的圣公会(国教),把拒绝归信圣公会的国民,一律作为"不信国教者",就象东方帝国之不信马克思主义,不被纳入国教组织(党)的国民,一律排斥为低人一等的体制外贱民一样,给予政治和经济自由上的歧视。因此英国国王的确是英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不信国教者中包括大量的天主教,也包括人数稍少,但影响力更大的加尔文长老会。加尔文新教是当时全欧性的国际运动,有大量的主张各异互相冲突的分支。象激进的清教徒和罗马教廷的铁杆西班牙都是加尔文教派。长老会相对温和,承认本地世俗主权,在苏格兰有同门,反而比长期被压制和防范天主教众更有影响。英国王室背叛罗马党中央,也导致对本地归化贫民的不信任,因此很难准确估计当时的英国天主教比例有多少。长期的反天主教宣传,也在英国孕育了更激进的社群,如同样被国教驱逐的激进加尔文教派,即清教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