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星期五

博弈论和凯恩斯主义都是伪科学

博弈论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伪科学;
宏观经济学系统逻辑错误的伪科学;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是博弈模型吗

 

凯恩斯主义“流动性三大定律”的逻辑错误,又将导致否定“博弈学”,以及将基于“积分(个体博弈倾向)=微观经济学”的科学性全面否定的必然结论。从实证科学的定义看,博弈论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尽管冯.诺依曼业余几分钟内创造的现代计算机系统模型,乃是天才之作。但他的毕生呕血之作“博弈论”,尽管被美国国防部采纳用于伊拉克战争,却是如假包换的伪科学。

按照实证科学的标准,观察博弈论的系统过程,无论是在美国国防军事性,还是在股票期货操作上的博弈论,都只不过是对不确定性定律的反复运用,通过不断投入的成本克服不确定性成本实现利润。对于凯恩斯主义下的垄断资本和无成本限制的美国国防策略,倒是满足了“不断追加或转移成本”的能力。

所谓博弈论,就是假定某一类行为人“最大可能性”的行为;而微观经济学就而将个体可能性,作为一个微分的因子,按预期的权重(占人口的比例)积分得到累积,就作为宏观博弈的依据。凯恩斯主义的三大流动性定律,简而言之就是假定“大多数人偏好流动性资产”,假定是80%,假定偏好比例是80%,(注意是一个断言,还要两个假设),积分起来,确定宏观调控货币政策,需要增发多少钞票

显而易见地,所谓的博弈论就是“我想社会是这个样子,按这个假设模型,我怎么办就行啦”,所引进的微积分关系,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数学游戏。照此想法,可以套用任何模型去“预测宏观调控”。举例说,可以假定“祭天投资与失业率的关系模型”,假定每年祭一次增加就业,如果不准将是祭天投入模型的权重不对;反复测试之,看上去符合模型线索关系为止,——>凯恩斯主义试验了六十年!

以同样的逻辑方式,也就有了所谓“西方经济学三大假设”的说法,除了是对西方经济学缺乏了解,又将凯恩斯主义为始的博弈模型宏观积分的方法论绝对化为“真正的经济学”后的逻辑错误。这些错误之明显,令人惊奇这样的凯恩斯主义,居然能够盛行东西方的“宏观调控利益集团”!?难道仅仅是“学术上”的胜利?而不是因为利益集团在既得利益上的自利选择?

凯恩斯主义号称“宏观经济学”,但却是“单一假设模型”下,依靠众多假设性权重断言的多逻辑结论;明显不符合实证科学;其准确性也不会比根据星相学的“宏观调控”好到那里去。宏观社会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不可以;研究的方式也的确是需要建模;但是模型必须是针对个体利益的实体,作为模型匹配的客观对象,一一匹配地进行;而不是搞一个角色混淆的星相学模型,就指导苍生了。

凯恩斯主义是应大萧条的表面“通货紧缩”的现象,根据费雪“价格下跌世界大乱”的假设的应景艺术作品。其本意是针对流动性陷阱,通过增加货币投入的方式,强迫持币个体放弃储蓄,如果不是投入投资领域(造成的价格虚涨,称为泡沫;又美称为虚拟经济);就是快快吃喝掉,以够在通货膨胀中变得一钱不值。凯恩斯在《通论》中,只不过是运用了所有手段,为这一设想所作的诡辩而已。

最后看看奥地利学派的根基“边际效用”,形式上也是博弈模型。那么与(博弈论+微积分=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呢?第一就是边际效用适合所有个体,而不存在“权重的假设”;第二是边际效用本身符合进化论的成本效益比;因为反复违反则导致个体利益的消失,即破产或死亡;而不复为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因此在大维度下,不需要使用微积分;就个案而言,也不排除有少量的特殊反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