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为保护祖国而战斗的奴隶们

布匿战争真正的转折点;
出卖奴隶与索取赎金的共同性;
为保护"祖国"而战斗的奴隶们;

出卖奴隶与索取赎金基本属同一性质,可以在坎尼战役后得到证明。汉尼拨恭维了罗马一番后,向罗马索取一万名俘虏的赎金,非罗马的俘虏,则一分钱不要全部释放,以此作为瓦解罗马-拉丁联盟的措施。历史是罗马元老院反复考虑后,拒绝了汉尼拨的建议,宁愿将用国库的钱赎出为罗马人服务的一万名奴隶,许以罗马公民权,编成两个新的军团;连同征集老人小孩的另两个军团,一起保护罗马。

对于一个在战争中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二(约四万人,另外四万是同盟者)的青壮年男子的城邦来说,一万名战俘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但恰恰是罗马元老院拒绝赎回一万名战俘,其中有大批元老子弟,甚至被俘的元老本身;看似不通人情的决定,构成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转折点。尽管没有历史资料的证实,但是笔者断定,汉尼拨向罗马索取的赎金,远远高于汉尼拨能够出卖罗马战俘所得到的金钱。

杀光罗马战俘,将令罗马人同仇敌忾;出售罗马战俘,罗马终归可以从奴隶主的手里,赎回大部分罗马公民。而汉尼拨就得不到急需补充军备的资金。从军事潜力来来说,用汉尼拨索要的赎金武装新的军团所补充的战斗力,超过赎回一万名战俘而不能补充装备。更重要的是,罗马拒绝赎回战俘,给拉丁同盟者以强烈的信号:罗马并没有失败;罗马决心打下去!罗马也有力量打下去!

因此如果罗马接受汉尼拨的建议,效果等同于无条件投降。罗马在更弱的军事力量和汉尼拨可以组织起攻城装备,同时拉丁同盟又瓦解的状态下,很可能最终被摧毁并全部卖为奴隶的,就不是迦太基,而是罗马本身。这一很少人注意的历史细节,至少说明了,出售奴隶是替代于赎金的贱卖方案。汉尼拨当然知道,罗马将最终能赎回大部分战俘。但是,那需要时间。

将战俘卖为奴隶,等于向奴隶主收了一笔押金,并令其在一段时间内离开战场。因此对于将战俘卖为奴隶,对于战胜者来说,既是有利可图,也是一种避免施行屠杀的仁慈。如果顺利的话,当罗马能够赎回沦为奴隶的公民时,战争已经打完了。汉尼拨没有预料到战争将延续二十年之久。而另一方面,被罗马国家赎回组成两个军团的奴隶,则显示,至少有一部分奴隶,对罗马国家没有敌意

危急时态武装奴隶"保卫祖国",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两次,一次是商纣王武装了大约7万军队(奴隶占一部分),结果"前徒倒戈"。另一次是章邯出的主意,将修地下金字塔的若干万国有奴隶装备起来,(估计是配合秦中央近卫部队),结果效果不错,打败了周文甚至项梁的军队,至少撑到了北方王离带着蒙恬的部队南下。至于日后战败,那是后话。全部战败部队中的残余,基本上被项羽活埋在新安城南。

包括英布在内,都是修郦山的苦工中一位。郦山施工队显然不乏对秦朝苦大仇深的人民群众,但至少说明,也有一部分奴隶愿意通过服役换取自由,甚至从此变成人上人。(估计郦山奴隶是分等级的,秦民是高级农民工)。如果秦末章邯武装的的确是奴隶,那么效果可以和罗马武装奴隶军团救急相媲美。这支军队后来一度成了罗马军的主力,攻破叙拉古杀死阿基米德的,估计就有其中的一分子。

因此断定奴隶就是仇恨奴隶主或奴隶主国家,只是基督教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的臆想,更无所谓"仇恨奴隶主阶级",即使是在反抗最剧烈的西西里,奴隶起义所针对的也主要是"为主不仁的奴隶主"。一般说来归属于国家所有的奴隶(象秦朝)命运会比较悲惨,但归属于私人的奴隶,尽管缺乏人身权利保障,命运要好一点;要知道整个罗马国家,真正有人身保障的,也就只有几百个元老寡头而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