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什么是利率?低利率造成垄断和经济危机

利息是资本风险的成本;借贷约定的风险价格
区分"资本的产权"与"利息的产权"
利率争论中的《通往奴役之路》
罗马和基督教的资本逐利原罪观,和马克思主义


利息是资金风险的成本。单位成本与单位资金成正比,因此利息可等价于利率的定义。尽管在严格狭义上,利息是一笔钱,利率是一个百分比。为避免混淆,笔者会将必须视为一笔钱的"利息",转为新的负债/债权,以免干扰对利率关系的理解。要理解"利率"是否合乎人权,又必须首先确定"利息"的产权是属于谁的(注意前文约定利率与利息的关系)。

利率是资本借贷双方约定的债权价格。利息的产权又常常与资本本金的产权,被混为一谈。最典型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原罪和剩余价值论,实际上又是来自古罗马和基督教的国家主义无私制度的伦理观。资本本金的产权和利息的产权,两个相关联而不相同的概念。最简单的现实例子,就是老百姓存入银行的钱(资本)的产权是老百姓的,不是银行的;存款的利息是双方约定的对存款风险的给付。

只要资本产生出借,就不是什么时间性偏好的问题(奥地利学派最大的错误之一),而是肯定存在亏损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因此如无相应回报,则没有人会冒血本无归的风险借钱的。资本原罪和利息不道德论,隐含着非常强烈而深厚的传统公有制"无私无浮财"的观念,在理解利息商业现象的发展史时,可以加以留意。

平均短缺原理同样适用于利息禁止高利贷,相当于限价,结果就是风险成本高的贷款从市场上消失。禁止利息则等于平均主义,结果就是贷款完全消失。供应短缺的时侯,社会就会向控制短缺资源人靠拢,用非商业的方式完成短缺资源的再分配,渐渐地构筑起奴隶社会的等级结构罗马禁止利息的政策,与(奴隶主/奴隶+靠主/客民)依附群体的强化,几乎是正反馈的互动,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认为大型经营者更接近于市场垄断地位的话,那么在缺乏竞争者的情况下,这些大型经济者可以轻易把成本上涨转移到产品的价格上;而不必担心由于再生产投入的资本不足,而失去垄断地位。相反,新兴的竞争者需要依靠信贷资金的帮助,用道德的口号禁止利息,实际效果就是令新兴的竞争者不可能构成竞争。这是传统等级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有大量不良垄断难以撼动的根本原因

自费雪以后利率问题的争论,常常成为经济学家之间比赛巫师法则的真理游戏;而极少有人问:决定利率的产权是谁的?利率如果是产权,是经济学家能争论的问题吗?利率如果不是产权,那么印钞票到底是缺生的资源,还是无限供应的资源?如果钞票是无限供应的,那么有人会遭受利益损害吗?如果国民就乱印钞票反对,是基于产权的理由,还是基于人道的理由

利率显然是资本借用人,与资本(储蓄)借出人之间的交易私事。如果利率能够讨论,则计划经济是一定可以实行的。这个简单的错误,甚至连米塞斯在与凯恩斯争论时,也没有意识到。从费雪到凯恩斯一直到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和克鲁格曼,他们在利率问题上窜下跳的时侯,实际上是将银行经营的内部问题,与银行对社会繁荣子虚乌有的保证责任,混为一谈!

凯恩斯主义最关键的错误,就在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货币供应的产权"是属于国民社会议案的;对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强调对社会繁荣的无限责任,(即无私的道德),如果不是消灭这个行业,就是将无穷的权力给予银行业履行这一责任,那将在事实上将整个国民社会奴役起来。无论是中国的银行垄断地位的丰厚利润,还是华尔街不无奢侈的分红,正是"欲求无私大帝,必获一代老千"的社会规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