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

日本无意征服全中国

日本缺乏战争的政治常识;汪精卫政权的性质;
汪精卫在谈判桌上争取回来的权益,比蒋介石在战场上丢掉的多;
日本的战争目的是“自力更生,闭关锁国”;
日本失去了按美国要求结束战争的最佳机会;反而选择了……珍珠港

 

中日战争从局部冲突,最终以钓鱼岛主义将小冲突打成了全面战争,估计蒋介石自已也没有预料到。日本将保卫满洲利益的有限战争,打成了中日全面战争,就已经是小题大作;在美国明显已经要介入东亚冲突:“日本不撤回七七前出发线就全面禁运日本”,——日本没有石油储备!日本也就进一步将小冲突打成了太平洋战争。日本什么都做对了,就不断扩大战争“以战止战”的策略,做错了! 
日本帝国扶植汪精卫的南京政权,让汪精卫代替蒋介石,在原晚清和北洋政府与日本的条约基础上谈判中日解决方案。这是汪与蒋除战与和之最不同的地方。蒋是立足于废除晚清与北洋“卖北安南”的政策,立足于“倚南复北”的国策;汪精卫被扶正则是继承在北洋的基础上,除不包括(在日本势力圈内)已独立的伪满洲国以外,继承北洋的全部权益和责任。

日本承认除满洲以外是南京(汪)政权的主权利益作为交换,并作为盟国帮助汪建立政治合法性,即最终摧毁重庆政权或降为地方自治省份。所以汪精卫实际上就是已经实行了一百年的“卖北安南”的国策的继续,只不过办公地点是在南京而已。由此也可见日本竭力希望将中国扯回到(晚清-北洋)的北京政治中心路子上,但当毛上帝真的到来时,“卖北安南”的买家成了斯大林,没日本的事!

从蒋介石政权的政治合法性角度上看,汪精卫无疑是卖国的“汉奸”。汉奸者如果不用五四时期的“罪名”的话,(当时有汉奸罪,由政府认定,属道德罪名),那么在今天适于用“叛国罪”“颠覆罪”。但是汪精卫作为“伪政权”代表,赤手空拳在谈判桌上为中国争回来的利益,比拥有国家和军队的蒋介石在战场上丢掉的还要多!这份汉奸罪如果是在司法独立的陪审庭上,真不知能有多少陪审票。

日本扶植汪精卫政权及所签约的条款看,日本是想借汪精卫作为垫脚石结束战争;也就是日本无意征服全中国。日本与苏联的冲突是边境冲突,和恢复满蒙“外蒙”“自古以来不容谈判”的尝试的冲突。固然可能有试探苏联的用意,但是双方随和签约并一直保持到大战末期,可见双方其时都无意开启战端。从日本的战备要求来说,苏联东方还没有发现萨哈林油田,西伯利亚不能提供日本必须的原油供应。

所以日本与苏联的冲突是边缘性的无关紧要的,也不排除当时日本有挑起与苏联的冲突,以便向英美法讨好的意愿。尽管其时社会主义思潮泛滥全球,但是反布尔什维克,在当时却是很吃香的意识形态的高帽子。但出于自力更生(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无论是否与苏联开仗,日本都是必须南进的。因为日本需要石油资源,补全三十年代工业水平上的生产要素可见日本的战争目标是闭关锁国

所以即使中日战争不爆发(即中国严守中立),日本也是极可能会联合德国,趁着欧洲多事之秋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婆罗洲的油田的。因为中国也无法供应日本石油。尽管这一条无法确认,但是可以认为,中日战争只不过是加强了英美对日的敌视,而加快了战争的到来。采用了自给自足的国家主义政策的日本,与英美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的冲突就无可避免了。

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令日本低估了战争的风险,希望趁着英法和苏联都先后困于德国的胜利,美国的常备战备一向是和平主义级的。那么日本产生“趁机”建起自力更生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念头就不难理解了。将为自卫更生而战的旧日本称为“最自由的市场经济”显然是不正确的,新的日本也不见得是完全市场经济

如果不是从国家主义的政治立场出发,在1941年底以前,美国“勒令”日本退回七七事变的出发线,其实就是日本帝国退出战争的最好机会:借机确认满洲权益!但如果日本真的如此办理,那么国际社会的同情分,就会全部加到日本的身上。日本和日本扶持的盟国“汪中国”和满洲,都将得到政治的巩固。但日本同样仇视“美国亡日本之心不死”,日本传统文化也不比中国传统好多少,then……珍珠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