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

为什么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根本不可能?

为什么"房地产拉动增长"的"计划经济/宏观调控"根本不可能?
计划经济必须针对外延内敛的对象的属性"计划,调控";
房地产等行业根本上没有明确内敛的边界,不可能作宏观调控;
"边际作用递减"明确否定"房地产拉动增长";


假定基础货币M最终转化为m2的乘数,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边际效应,(乘数不可能是常数,同样受到边际效用的约束,参考米塞斯的《货币的信用原理》),乘数K就与货币的流转速率v成反比,即(K=1/v)或(m2=MK/v)。这样就会诱发非常强烈的冲动,希望研究微观经济的流转环节中,何处导致v的速度下降的;用诸如"货款额度""出入境审批""贷款任务"等等的行政管理,针对某几个"大的主导行业",所谓宏观调控其中的货币速率,那么在令行禁止的"金融秩序"中,显然是可以调控超发货币的流动性的。

计划经济之所以诱惑权力犯罪,就在于如果公权控制者缺乏市场经济的坚定信念的话,那么在计划经济总是被"意外因素"搞得适得其反,得不偿失,甚至灾难性地头破血流以前,计划经济看上去永远是可能的,而且是容易实现的,完全没有理由逡巡不前。但是正如西方凯恩斯主义正在泛滥发酵中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萧条和衰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正在迅速翻番,中国正在加速步日本的后尘,落入比日本更为惨重的深渊,……,更不要提苏联模式几十年的失败,毛帝国大饥荒的悲惨往事!……计划经济,权力干预,全部失败

但是只要稍稍具备实体经济学的逻辑常识——>仅仅是面向对象的逻辑常识,就会发现计划经济"估计能成功",似乎伸手可及的,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原因就在于,支持计划经济之可行性的所有理由,只不过是权力滥用者过分的自信,而不具备任何具体对象的抽象、封装,因此更谈不上可测量、及政府加以控制的属性、变量。企业可以做计划,因为企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但是国企没有!国企总是垄断和亏损的成本,通过行政垄断,转移给纳税人。但是任何行业,就以"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定位为例,根本没有内敛的边界。

声称"房地产拉动了经济增长",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房地产?房地产如何封装成一个可以调控的"内敛的"社会对象?商品房开发商是房地产,预售房的信贷算不算房地产?中介算不算?建筑业算不算?水泥业算不算?钢铁业呢?交通和城建呢?被拆迁者的再居住是否也创造了GDP?房地产多了,就要"废除户籍制度",以便有农民进城抬高房价和租金,才能掩盖房地产的生产过剩,那农民进城是不是也拉动了GDP?……,只要有一点点想象力,不难把全中国能够想到的行业,或远或近地,都拉入"房地产(拉动)"行业之中

这就是"房地产拉动了中国经济"以及"城镇化""废除户籍制度(即禁止城市自治体因素,换言之,先人为主确定了'谁是城市,谁是农村')"的理论依据。如果这算得上是逻辑的话,这逻辑显然不是根据一个外沿清晰的对象提取的属性,而是沿着一个渐变的、无缝的、开放的边界延伸的无穷尽的"区域",如果不是最终囊括整个社会,就是抛弃其最早的逻辑命题。如果说"对象Objective"还显得有点新潮,仍然少有人掌握的话;那么该"逻辑"显然没有考虑任何"边际作用递减"的经济常识,后者可是辩证法的解义之一。

由此显然不是基于可核证的对象,显然不受"作用边际递减"的客观规律约束的所谓"理论逻辑",从哲学的想象力可以发挥为"房地产业拉动了全中国的经济,提供了几千万人的就业",其实就是"生产创造价值",只要房价足够高,总能拉动中国经济强势崛起,赶超美国的信仰。不能说这种信仰是凯恩斯主义所独有,马克思主义就是"生产创造价值"的泰山北斗,人有多大胆,房有多高价,一直是毛主义的座右铭。但是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引入边际递减的话,就意味着房地产的拉动边界虽然不可预测的,但是必定是极有限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