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

国有资产不值钱

国有资产不值钱,行政垄断不能卖;国企不可以卖;
出售国企"填补赤字,回收流动性"相当于明朝钞关式的加税

由于国企是对划拨的国有资产的产权的管理,而m2却跟国有资产的概念无关!因此,用国企"制造池子管住m2",除非是向塞浦路斯的国际惯例接轨,或者向明朝的钞法学习如何收拾凯恩斯主义残局的历史经验;否则,不可能使用划拨的方式,而只能采用"吸引投资"的方式。办法一出售国有资产,——>但是国有资产并不值钱,实际市场价值,远远低于其帐面记帐,值钱的是国有垄断的特权。因此"出售"国有,如果不是特权私有化的苛政,几乎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买者无意垃圾贵买,卖者更怕背上"贱卖国有资产"的罪名

一般情况是,如果国有资产不是配上国有垄断(常称为特殊政策),根本卖不出!如果配上国有垄断,则国有资产纯属搭配。一旦成交,就将成为三方都感觉吃亏的赔本买卖。作为购置的资本方,总是觉得高价买了一堆垃圾,主角的"持殊政策"则是朝不保夕。政府经办人既要为"特殊政策"授予担当风险,又要背上"贱买国有资产"的罪名,随时给双规,弄不好屈打成招;国有集体的人民群众既感到特殊政策之私有化不对头,又不肯承认国有资产根本不值帐面的虚报数字,如果再有几个闹革命的毛左煽动,通钢事件就会频繁上演

张维迎"赎买国企(或特权,他没有明说)"的话,可能是笔者听得不太完全,有时侯是似是而非概念模糊;近来的另一些讲话,就似牛头不对马嘴。其中一种可能是,张教授自打"直言直语埋葬凯恩斯主义"吃了政治大亏后,学聪明了,不方便把话明讲时,就打哑迷;也有可能是知名人士,迟早会被帝国招安的客观现象。笔者仅仅指出,赎买国企其实是不可能的,原因就在于,"垄断政策"不存在赎买,因为政策权柄不属于国企,属于授予之的政府。政府取消就取消了,不存在赎买。而国有资产是不值钱的,不值得赎买

所以出售国有资产(或配有国有垄断政策),既回收不了滥发的货币,也没有多少资产真卖得出去。如果不是象德国托管局那样不计原帐大甩卖,世界历史上还没有那次是卖得出个结果的。美国的Canyon洲际高速公路和胡佛大水坝(相当于三峡),倒是私有化了,却是政府倒贴90%的价格,剩下10%作价还要政府担保着分期付款,几乎等于是白送,已经完全不考虑"回收投资"了。目的只是为了摆脱罗斯福以来的凯恩斯主义,为美国留下的赤字手尾。尽管不能回收投资,但不必再为维护填上大价钱,也算得上是一大成就。

由此可见,出售国有资产以回收流动性,第一是实价买断的话,卖不了多少钱;第二是国企垄断政策作私有化,相当于包税人,个人承包政府部门;不会比原来形态的垄断国企更公益。两个必定要面临的难题,最直观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国企"证券化",在股票市场上,把国企包装成一块块的,永远卖不完的新公司,但永远不会把控股权卖到51% 以下。理论上就同时"解决了"两大难题。从马克思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角度,的确不失为妙计。但是如果是从实体经济学的等效角度,很明白就是自欺欺人式的改革,掩耳盗铃式的进步。

因为导致滞胀(如m2和通胀先后爆炸)的原因就是国企垄断,它不会因为你上市不上市,卖了没卖了,而不再是国企式的垄断。这就如同帝国皇室,也只不过是承包了政府的私人(独裁者),但绝不能说帝国公权的私有化,就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尽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一直作出概念混淆的信仰。要害不在于行政垄断的特权,行使者是被政府监管的国企,还是"三权分立"监管下的官僚,或者被政府监管的分封贵族,(这是行政垄断特权任使的三种形态),而在于行政垄断伤害公民人权和市场经济,根本就不应该保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