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软件语言是严格的数学逻辑,可以描述一切实体

软件语言是严格的数学逻辑,可以描述一切实体;
软件语言只局限于描述实体,不能描述"不可测"的偶然性;
"万物皆实体"的奥卡姆法则,及"议论哲学家,但不讨论哲学"

"objects is everywhere,everything is objective,万物皆实体" ,这是《Thinking in Java》的启蒙句。但不等于所有对象都需要完成编码。仔细阅读过《Thinking in Java》都会对启蒙篇中,作者示范性地对"Class Flower,Class Tree"(演示对花和树的建模)编码留下深刻印象,尽管作者仅作为示范性的"every thing can be objective"的建模编码;但是按照笔者在历界新员工培训中的小调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所有笨得一字一句敲打过这段编码的人,都掌握了java技术;所有明得一掠而过的人,几乎都是半途而废。

原因就在于,如果不是对"everything is objective "这句话有了初步的理解,不会真的去敲打这段编码,看看是不是真的可能反映最简单的事物;如何去反映;只有完全没有感受到"objects is everywhere"的人,才会以为"这不是软件秘笈的关键内容",一跃而过;——>不求其解,不注意理解基本的概念,只想着立刻拿到绝招金钥匙,不但是"民主革命/改革派"的通病,同样是中国教育的通病。大概因为这样的原因,有人越来越不喜欢笔者的博文,因为口号越来越少;有人说博文是自动翻译的,因为没有汉语八股的抒情美感

软件语言是严格的数学逻辑,但仅仅是一种用数学方式表达的语言;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哲学。软件语言可以对任际存在的实体建模,用代码表达之;但不能代表不存在的实体而论证之!软件的确可以虚拟现实,但前提是必须存在"对应的现实",软件不可能以"虚构的现实"作为社会学的任何论据。这是软件语言(或者数学)与哲学之最根本的区别,也是软件技术在社会科学应用中的限制。因此《Thinking In Java》的作者尽管几乎指出了"面向对象"的思想精华,但如果将其绝对化,就将犯下重大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面向对象的建构(编码)使用随机函数,可以模拟不确定性的发生,但是随机函数是第三方观察的,在主谓宾角色明确的社会科学中,不能使用随机函数仿真"个人主义,价值判断的原子单位"。其道理正如量子力学之中,无论多么强大的计算机,尽管使用随机函数模拟的"不可测原则"是多么逼真,但只是从第三方观察的角度模拟(不可同时测定(速度+位置))粒子特性,不可能以此克服不可测原理,预测粒子将在何处以何种速度出现。类似的还有,可以用随机函数表现弹着点的黎曼散射,但不可能预测每发炮弹的准确弹着点。
ps:有些不理解"不可测原理"的哲学家,把"不可测"当成了"不可知",从而把量子力学说成是"哲学"

道理完全相同的就是,除了可以断定是利益自利的以外,人权主观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行为的结果,尽管在发生后对于他人是一个客观结果,但是就其预测而言,对于他人看来是"不可预测的"。(事实上象自已将会爱上谁,甚至连自已都不可预测)。因此尽管在诸如BRP等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的,需要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如战场指挥员)的环节,可以使用随机函数加以模仿,(测试实例和演习即以此为据),但实际上除非是按被信赖的操作规程、条令、契约……提供可预测的参考,否则责任人的判断也是不可预测的

奥卡姆法则之"如无实证,不要引入实体";可视为"万般皆实体"的同义表述。因为立足于哲学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东东",并不是实证科学所能表述和研究的实体。大白话就是,你的个人存在对我来说可能是实体,但是除了你我彼此所共约的认识,其他仅仅是你大脑中博大精深,不是我所理解的实体;反之亦然。因此奥卡姆法则绝不是说哲学家无权认为自已大脑里转的映象是不真实的,(注意主谓宾),但这些映象对于他人来说,并非必然也是真实的。因此我们说,"研究哲学家"(实体),但不理会他的哲学(非实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