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公有制社会中的等级和财富的比例结构

公有制社会中的等级和财富的比例结构;
公有制社会的秩序愿望和自由社会"乱"的必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公有制社会基层生存的必备技巧;
东方帝国型城市人口,与西方城市人口的区别

等级社会中(皇帝——>大贵——>小贵(族)——>富平民——>穷平民or 奴隶)的高级特权的领导阶级(皇帝——>大贵)的,在各种各样的政法伦理信仰哲学习惯的拱卫下的严整的金字塔结构,尽管常常被道德突然败坏的宫廷阴谋所干扰,但主流仍然是道德的正义的;要不然历史故事就不是这样写的。而道德正义是以皇朝权力的既得为标准的。皇朝笔杆子未亡,主流就是好的,反之亦属必然。

这样就给很多人一种错觉,以为整个社会都是处于一层层严密命令开关下的"有秩序的Order社会",而对于基层民众,没有象大兵那样对上级贵族的呼唤,立正得竹竿般挺拨,大声回应"到!",……,如非如此这些人就会抱怨"社会太乱了""自由化太乱了",而立志于将整个社会变成"left right left,121"的操兵式的"命令型Order(秩序)社会",而且每个人都能"道德高尚"。

这些渴望秩序(Order)而恐惧于个人的自由(Freedom)的人,没有意识到,当整个社会变成一系列只能应命行事的竹竿时,意味着上级贵族就只能把他们全部养起来,——>这是不可能的!现实社会生存条件的限制,就令到金字塔的严整秩序,不可能作用到整个社会。实际上也不能作用到整个贵族阶层,小贵族为了求生,也只能"乱"。这种所谓乱的必要,又常称之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基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际上就是求生的自由度,在严酷的公有制条件下的"走私",又常常被称为"腐败"。只能允许这种"腐败"空间的存在,(也就是允许自由市场经济的空间),成与败之间就会产生先富起来的人和所谓的贫富差距。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仅仅是在个人私有财富的多寡上,区别于贫民。但富人财富一般少于中高级贵族的消费;而且没有特权,甚至没有保护自已财产的资格

尽管不同的社会,贵族与富人之间的比例有区别,但是可以这样估算:贵族包括他们的亲随,占总人口的5%,中产以上富裕的平民(富人)占10%,大富很少,绝大部分是小康的中产。财富多寡上的关系则依次是(中高级贵族 > 富人 > 小贵族 >贫民)。特殊一点的社会如斯大林毛社会,贵族比例差不多(含科尔涅尼乌斯近卫军),富人的比例接近为零!这就成了一个赤贫的公有制帝国了。

在(贵族+富裕平民)以外,大约有80%左右的贫穷平民,过去一般指农民。由于欧洲的城市一般是建立在工商业行会自治的基础上的,所以贫民就是农民,至少在中西欧是没有错的。但在传统的公有制帝国,由于有大量的政治食利的行政人员的存在,也就有为他们服务的小市民存在。因此象东方帝国的贫民,实际上包括了(农民+贫穷市民)。这种情况接近于帝国时期的罗马,有大量的市民无产者。

贫穷的市民的存在,"提高了城市人口"在社会中的比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在东方帝国的城市中的贫民比例。西方城市的贫民(不考虑南美洲)一般只有1%-5%左右,外来的流浪人口会被驱逐(东方今天将之称为户籍制度)。因此西方城市中的济贫负担是不重的。但东方城市,由于中央集权的行政特征,城市贫民的比例也达到80%。所以东方今天的所谓城市化,是以城市"贫农化"为代价的。

拥有体制内特权并且家境富裕的贵族,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之中,大约只有0.1-0.5%。拥有体制内一定程度的特权的中小贵族,分布在每一个可以寻租的地区。富人分布与地区富裕程度成正相关,因此"仇富"与"消除地区差距",其实是一回事。最富的富人,也比大贵族穷,数量也比大贵族少。穷人就最平均地分布在整个社会的城与乡之间。对他们来说,农村化还是城市化,是没有区别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