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导弹的电子干扰/抗干扰

发疯不是脑子坏,"脑子坏"无力严重犯罪
导弹的电子干扰/抗干扰;摩尔定律, 脸盲,弱视,精神病

 

人工智能的行为流程图,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发疯",典型如导弹没有追击目标,反过来攻击自已人(制导导弹相当于一种自杀性机器人);原因必定是"传感器-信号处理-函数程序"的错误。至于外设的失效(如打印机不能工作)倒是和生物世界"残疾"的现象匹配,不难理解与发疯没有什么关系。函数程序的错误,如果不是给程序员埋了BUG,按照目标要求校准的话,可以通过反复的测试过程,排除高概率出现的错误类型,(又涉及到分类),从而把整体失效(发疯)的概率压低到设计目标可容忍的裕量以内。

如果不是测试工序的质量不过关,人工智能发疯,一般是"传感器-信号处理"环节(包括传递中的干扰和模糊匹配)的错误。内源的错误是零件故障和加工工艺的规范化相关,高质量的零件和规范的加工和质控过程,可以把这种内在错误的机率压到最低,但终归难免,传感器零部件的老化和损坏也是迟早的事。外源的错误,最常见的类型就是针对导弹的欺骗和电子干扰,制造出传感器真实感受的信息,但却由于预设函数没有考虑被干扰的因素,而导致错误的行为。这是人类/生物智能"模式pattern匹配"最具优越性的环节之一。
ps1:Regulation即规范/监管,实际上是工业生产中的"质控概念",目的是提高质量水平和稳定性;中国用之于"社会管理",显然是中国梦

当一些习惯于被数字迷惑(不妨称这为数学信仰)的人,吹嘘着摩尔定律的一日千里时,他们大概不理解人类/生物的"模糊的""模式pattern匹配——>条件反射"所包含的迅速、准确、精确判定的容错能力。举一个例子说,我们识别一个人的面容,是不必讲究什么方法,"谁是谁的脸",一望而可知;(羊有着近似于人的面容识别能力);但是如果从科学"可测量性""重复性"入手,将一个人的面部数字化后,试图由机器"视频看到一个人,识别他是谁"之难度是一项世界工程。到目前为止,甚至还不能识别男人和女人的面。

人类/生物这种面谱的识别能力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婴孩成长中渐渐养成的,但肯定是可以缺失的,医学上称之为"脸盲症"。这些人的视觉感觉是正常的,但是大脑中就缺少了"识别面谱的条件发射"的"函数",其脸谱识别能力可比肩超级电脑。类似的还有"弱视",患者的视觉机能同样是正常的,但是大脑中处理光信号的条件反射,在孩童时没有健康形成,因此反映到大脑之中的感受就是不正常的,不能作为自利行为的依据。弱视作为名符其实的"脑子有病",康复方式很简单:在大脑成熟前,多打乒乓球!

到此基本上就可以开始解释精神病之所谓发疯是什么意思了。精神病常常被误以为是"软件错误",实际上是"传感器-信号处理错误"。如果是前者的机能错误,患者是不会有"不发病和发作"的区别,如痴呆弱智之类,但谁听说过"痴呆人弱智者严重犯罪"?有"不发病和发作"的区别的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则不包含在精神类疾病之中。因此可以归纳为,所谓的精神病都是其意识是正常的,但是错误感受"外界信号"的内源或外源性而作的条件反射。至于条件反射是人工智能函数,还是人类智能pattern,与行为结果无关。

迷幻药品和酒精可以导致"人类传感器错乱",而导致与精神病患者类似的感受。这类人的行为因此也常被称为"疯子似的"。不过并不是所有"传感器错误"就会导致错误,更不是所有传感器错误都是病理性的。更重要是最终决策行动者仍然是大脑;精神病患者的大脑是正常的。绝大部分情况下,传感器错误只会导致患者暂时离群,缺乏交流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制,直到恢复为止。错误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如果患者是成人必定曾经历过类似的"幻觉",也必定知道如何抑制。因此如果因之出现犯罪,必定是借题发挥放纵自已。
ps2:有好事者考证,圣女贞德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她的上帝呼唤的幻觉,促使其圣战一往无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