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星期六

清华教授易延友的主子是谁?

清华法学系易延友教授没有领悟《罗伯特议事规则》;
易延友教授自证了"互联网实名ID危害更大";
易延友教授演示了"为什么美国有舆论监督,中国只有奉旨言行";
"观点耦合"的易延友,公立清华大学,和俺国宣传部

如果易延友的那两句语录,只是在匿名状态下万亿网语中的两句,将被视为无知的左棍狂徒的信仰,将流逝在互联网的信息垃圾之中。但是易延友是在实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在英国留学法学海归"的衔头下,在微博中没头没尾地抛出这两段语录。尽管仍然是言论自由,尽管易延友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副教授,但是就有着默认的"此亦乃清华大学的法学观点",因清华大学是钦定最高级的非私立机构,因此又"此乃国务主流的政治共识"。因此公众就需要衡量,到底易延友是独立的畜牲,还是公立的清华奉旨专门养畜牲

易延友教授必定是支持实名制的,否则不会更极端地主张"关闭互联网"。但是实名制的逻辑前提"匿名比实名,舆论煽动的危害大",既被先验证否,也被易延友教授本人实证证否。易延友教授正是在"大V"的实名状态下,因为关联了"清华大学法学副教授",特别是关联了最近宣传部召集国产法学界,关于"进一步管制互联网,需要何种理论创新"的研讨会,两句匿名下本无意义的狂言,方才显得有意义。属于关闭派走狗的易延友,因大V实名仗义敢呔而承受"网络暴民"的压力,试问我等若实名,将承受党国和五毛何等压力?

易延友教授可能误解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不能追究言论背后的动机",但是却没有细考,该规则的逻辑结论是:必须考证不可理喻的雷人背后的利益、动机和行动预期。如果易延友教授两句没头没尾的微博狂言是匿名时,由于无法追究其背后的因素,而将成为无意义的垃圾,但是易教授既然实名了,并在官方衔头的名义下与官方(清华和宣传部)的动机和政策意愿"耦合"了。除非易延友教授马上从清华以及宣传部旗下辞职,否则易延友教授无法澄清,只是自已的"个人身份观点",而不是清华和宣传部政策精神的不慎泄露。

易延友的狂言耦合了清华和宣传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存在公务员的社会(只有公民社会才存在公务员),"公务员,官员"没有"个人言论自由"的原因。奥巴马身为总统,一言一行都将被视为现界美国政府的政策意向,即使预作声明,只要奥巴马仍然在任,仍有权力关联相关政策,就不存在"我奥巴马的个人观点"的余地。此即乃瓜田李下的耦合。因此当中国特色坚持大政府,官员广覆盖的政治体制时,官员既无法区分于公务员,官员(公务员)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言论自由(因听党的话),也不可能真正有对官员的舆论监督

相比之下,美国由于是小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之间也有明确的分界,因此舆论监督是美国廉政的强大武器。美国官员是现界政府任命,如各级部长,但公务员是长期按法定岗位运作的稳定工作,不属官员。因此公务员的言论自由,实际上等价于对于本部门官长不满的指责,所谓"深喉"。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公务员只是美国社会的一小部分,(美国雇员中只有20%算作公务员,其余岗位更多是慈善性质,供残疾人五保户之类有口饭吃),因此美国就存在着广大的独立言论。而在中国,政府几乎把知识分子一网打尽,控制在政府旗下

正因为易延友耦合了官方的身份,如果官方不对此"国家公务员身份(中国公立体制内人员,都是此身份)言论自由"加以限制,比方说公开否认,甚至辞退易教授(此非罪罚,并没有伤害易教授言论自由),清华大学就无法澄清那不是奉旨的业务,甚至连宣传部也无法澄清,召集易延友等人所研讨的就是"如何找一个堂皇的哲学理由,关闭掉互联网"!易延友教授如果法学过硬,本应好好了解《罗伯特议事规则》并不是一份道德守则,如果他抛出违背伦常,又没有充分逻辑论证的"观点",意味着他的潜在威胁必须被考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