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非暴力竞争原理 没有垄断就没有私有制

非暴力竞争原理没有垄断就没有私有制;
私有制建立在对个人财产的垄断上;
军事的目的是非暴力;武力的目的是制止现实的暴力;
"以武制暴"并非"以暴易暴";


用马歇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的西方主流经济学,(
宏观+微观),先有结论再找自以为的证据,居高临下教训万民,可以找到"私有垄断有害"的N万条证据;以致于连茅于轼也信以为真,没有意识到垄断是中性的;个体利益的私有制本身就意味着对自已利益的垄断,没有垄断的合法性,就没有私有制了。专制垄断却是对"对公共利益的垄断,对他人利益的垄断,对他人话语权的垄断"。

在混淆了利益角色以后的所谓反垄断,不是象东方帝国那样直接反对私有制,就是象西方福利国家那样变成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用"反垄断"取代了"反专制",从而成功混淆了私有制概念,是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等公有制传统文化,对抗人权的私有制解放、复辟传统的奴隶制的Foolerrand的大捷!以致于启蒙专业的哲学家们,能够说出"私有财产也是权力,绝对的权力意味绝对的腐败"。

经济学和经济法学上对《反托拉斯法》等的全面否定,追根溯源是奥地利学派的贡献,尽管始倡义者是芝加哥学派的西蒙斯。用边际效用的替代选择,很容易逻辑论证"自然垄断是不应干涉的,也是不必干涉的;行政垄断(即非公共授权的市场干预)是必须反抗的!"。而反垄断的不合理性,很容易由"非暴力原理"直接解释。由于边际效用实际上就是"自主利益判断的成本效益原理",逻辑完全一致。

非暴力原理直接的阐述方式就是"自然的垄断不应对抗,也不必对抗,否则必定得不偿失;实在的垄断(包括政治上的实在法环境)也无法正面对抗垄断利益,只能明确既得利益(范围),既得利益遭到镇压时联合共同受损者反抗,目的仍然是明确既得的优势利益范围";这样在不冒犯对方垄断优势,渐渐扭转彼此实力对比后,确立新的博弈的妥协;废除对方力所不及的特权利益,仍在尊重对方优势范围

这种策略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象孙膑"以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就是典型的非暴力原理的使用。从中国的奥运战略上看,(对中国国民是否合算别计,仅以金牌number而论),大球打不过人家就打小球,男人打不过人家就打女人,成人打不过人家就打青少年……,最后只要算的是金银牌总数,社会主义就总是有优越性的。这就是非暴力原理的运用。

军事虽然是武力,但军事决策上的原则,就必定是非暴力。不明白军事的目的是非暴力者,在战场上无论多强大,都是自取灭亡。举例说,美国很强大,但如果也象中国电影里的美国兵一样,只会拿着不开火的步枪人海战术,迎着人家的机枪火力打冲锋玩肉搏的话,利比亚也可以灭亡大美国。非暴力原理在军事上就是"发扬自已的优势,回避对方的优势",即"守为正着攻为奇"。

因此军事上的万年不变的规律,就必定是"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前者是因为无视对方的优势而滥战,"兵凶战危,以力战经营天下而不卒亡其国者,古之未有也";后者则是忽视了利用自已的优势。在投资场上,非暴力原理就是"逆反投资",恰与所谓"趋势原理"相反,而是巴菲特的话:"大家贪婪的时侯我恐惧,人人恐惧的时侯,我很贪婪"!

有读者问"大学毕业生应该先工作,还是先拿高文凭受教育"。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由非暴力原理解答:所谓教育可能是指科举路,请问你有考取公务员的家庭必要的背景吗?你自以为才高八斗,有多少是现有公务员群体必定无人具备的?你说工作,在现实经济管制中,能够向你开放的就业岗位有多少?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据此调整自已的优势取向和确立合理的期望,才有适合你自已的答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