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保护的产业成不了气侯

德国,日本和孟加拉的关税保护;
德国工业崛起不依靠关税保护;保护的产业成不了气侯;
恩格斯:1770s"孟加拉纺织工人尸横遍野"的真相;
18世纪英国-孟加拉的纺织品竞争中,弱势的是英国;
孟加拉是千年世界手工纺织业出口之都;
孟加拉衰落是出口市场被英国工业革命占领,而不是因为低关税;


在中文资料中,凡是所谓介绍西方工业化经验的篇子,无论朝野,似乎都断言"高关税"是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建立起近代工业的必由之路。一般在同一文中,就会直接主张中国采取(高)关税政策,而无论作者是否公门吃喝的一分子。
这些人的林语堂式动物综合症病情一般很严重,而向他们提供原始标准答案的,是因为收留了马克思,而成为大作家的的英国大工厂主,恩格斯先生!

而以德国和日本的情况观之,德国一度设置关税的纺织品业,除了闹出了工人运动(参考《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什么便宜没捞着。德国最终实现二次工业革命迎头赶上的,依靠的是没有关税保护的内燃机、电动机,煤,钢,机械等新产业。而日本的进口关税就一直很低,日本因此一度自诩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也被部分西方学者所承认。不过,日本人其实藏了猫腻;日本市场有强烈的非关税壁垒

原因除了日本本身的金融是按财阀系统生成,从资金到渠道有着强烈的非关税壁垒。其次日本的产品,从来不能真正出口欧美市场。而日本的工业产品,除了不能出口的军舰钢铁之类,纺织制丝等产业,中国本土轻工业堪为劲敌。西方的产品竞争力可能比日本强,但是运到太平洋这头,运费相当昂贵,那时侯的工业血液煤碳又不象今天的石油,集中在一处出产。所以漫长的运输距离起到了类似关税的作用。

这种关税也降低了日本产品的竞争力。二次大战以前,"日本制造"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其实晚清和民国时中国工业发展顺利,所谓低关税根本没有造成西方成熟工业产品泛滥大陆,也与这种远距离的变相关税有关。同样的原因,恩格斯指摘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时,英国输出的布造成了1770年孟加拉"纺织工人大饥荒",是不成立的。其实笔者一直好奇,恩格斯大老板的工厂,给工人开多少工资?

首先说明几个事实。1770年的英国,还没有实现纺织行业的工业技术革命。1755年出现的双针孔的专利,一直到19世纪初才出现工业缝纫机。英国生产的纺织品在欧洲拥有产业优势,是在拿破仑战争以后,更不要说"远销印度"。所以恩格斯是犯了时间错乱的春秋笔法。(恩格斯的工厂受机械化竞争正面临破产);其次,1770饥荒的不是纺织工人,死亡者主要是孟加拉的贱民(不能种地)和无地农民。

实际上恩格斯的渲染,取材于英国印度总督向国会的求助信中的恳切,"孟加拉人的白骨铺满了原野"。注意其中的关系,不是英国乐于造成孟加拉的饥荒,而是英国统治者急于消除在孟加拉发生的饥荒。作为东印度公司和印度殖民当局利益的代言人,印度总督是要求英国本土对印度产品特别是孟加拉的布提供低关税待遇,——>是英国人希望在孟加拉布的竞争前,得到关税保护;而不是相反。

称印度没有关税保护,所以孟加拉的纺织业衰落的恩格斯分子们,(这种故事是恩格斯发明的),无视了孟加拉布一直到1800年,仍然是欧洲的消费标准。对欧洲产的布的评价是:"看上去质量几乎和孟加拉布一样高!","非洲马里产的布,几乎和孟加拉布一样价廉物美"。最后,1860年孟加拉纺织市场上,英国产的布,只占当地市场的10%!明了这些事实后,不知恩格斯分子的指摘,从何说起了。

孟加拉的饥荒和英国工业革命的竞争无关,更和孟加拉纺织行业的"缺乏"关税保护无关,——>孟加拉是千年的纺织中心;从来都没有关税!从来只有别人对它征出口关税中!孟加拉在19世纪后,从欧洲开始,的确失去了它的传统欧洲市场,然后是中西亚市场;那是因为(美产廉价棉+英国纺织业革命)的结果。但那些市场,是孟加拉无论有没有关税,都保护不了的。孟加拉是在竞争中落后,被替代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