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印第安明显落后于欧洲文明

印第安明显落后于欧洲文明,东方明显落后于西方文明;
印第安文明在明显欧化后,与欧洲文明发生最激烈的冲突;
印第安文明在与欧洲接触后,开始转向真正的农耕文化;
农耕化的印第安文明,领土和土地意识增强,导致与欧洲移民的冲突

将菲利浦王战争,简单称为"印第安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冲突",将忽视了自更先进的欧洲文明进入北美以后,印第安人社会,实际上一直在变化中。1675年的wanpanog社会,与1620年的massasoit造访五月花营地时的wanpanoag人部落社会,已经截然不同;更与1520年尚普兰所接触的休伦人社会,是天壤之别。

在欧洲人进入北美后150年之间,印第安人社会已经大大地向欧洲文明靠拢,而欧洲文明却并没有相应地接受印第安人的文化,本身就足以说明,欧洲文明是比印第安人文明更高级,也是更稳定的文明程度。这一结论是显然的,也是令东方帝国文化不快的。因为东方传统社会与欧洲文明全面接触的百余年来,东方文明向西方靠拢得,绝对令自已的爷祖辈认不出,而西方文明则几乎没有被东方影响。

因此1675年菲利浦王战争爆发时的印第安人社会,1550年法国人到达东海岸时的印第安人社会的差距,大概类似于1970年的毛社会,与1640年的大清帝国的区别。在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开始接触,到欧洲人与北美印第安人开始冲突的两百年间,印第安人社会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停的"欧化"过程中,是准确认识印第安人社会与欧洲文明发生冲突的关键。

因此准确地说,并不是"印第安人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冲突",而是"接受欧洲文明的印第安人,就对欧洲文明认识的分歧,与欧洲文明发生的冲突"。这就如同大清帝国,实际上并非教科书上所称的"顽固守旧",就象今天天国红朝一样,大清帝国也同样在努力向西方学习,所谓拿来主义"西学为用,坚持传统",虚心地学来学去,学了不少皮毛,主流仍然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之类。

在这一百多年之间,欧洲文明对于印第安人社会的影响,最显著的地方,就是令印第安人社会越来越接近于农耕的定居文明,同时社会形态越来越从分散的部落文化,转向金字塔型的奴隶制原始国家社会。印第安人文明受欧洲文明影响的变化,与蒙古、西夏、辽、金和吐蕃文明,受中华文明的影响,而渐渐定居而向国家化转化过程类似。但印第安人没有机会演变成堪与欧洲人匹敌的近代化国家。

印第安人接受欧洲农耕文明的影响,突出表现为,领土意识和土地意识都形成并加强了。早期印第安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农耕文明,因此领土意识不强,而关注于周边有空旷的缓冲地带。因此少量的欧洲人,象五月花营地和弗吉尼亚垦殖区,出现在海滨局部地区,并不会令印第安人感到威胁。这也是早期的欧洲人,只要不是向印第安人征取粮食,与印第安人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地良好的原因。

但在差不多两百年后,印第安人尽管人口已经大大减少(疾病的原因),农耕定居的程度却是大大加强了,领土意识却是大大强化了。与此同时,欧洲移民的数量也已经大为增加,如菲利浦王战争时期,马萨诸塞的人口已经达到了8万!相对而言,象wanpanoag人,能够回升到一万人左右,(16世纪末,wanpanoag人口达70000人),已经是非常幸运的。

就在同一时期,曾经是大湖区的人口"大国"休伦人,已经从早前的20万人,几乎全部死绝了;顺便说一句,就贩依上帝的程度而言,休伦人是冠军,结果最快地也最大规模地,统统见了上帝!(笑笑)。一度天下无敌的莫霍克人的人口,也已经从顶峰的20多万,减少到不足三万人!相比五月花时期只有100多残存的移民,沦为地区少数族裔的印第安人,心理状态自然大为波动。冲突也特别容易发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