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殖民地印第安人战争,侵略者是印第安人

殖民地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不是争夺土地的战争
印第安Powhatan部卧薪尝胆的进攻战略招致速败;
Powhatan部落是发动不必要战争的不义一方

有兴趣看看弗吉尼亚地图的读者,可以发现,詹姆斯半岛,只是弗吉尼亚东北部的一隅之地,所占约弗吉尼亚的十分之一!那么可以想象,当初弗吉尼亚殖民地所占的,是多么小的一个弹丸之地。也可以想象,印第安人Powhatan部,是分散在多么广阔的地区。同时也说明了,英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此时实际上是争夺印第安人劳动力的战争,而不是争夺土地。因此"灭绝"的指控,是不成立的

第二次Powhatan战争时期,人口优势实际上转到了弗吉尼亚这一边。据估计其时的Powhtan部,最多只有两万人。而殖民者达8000人,全部是青壮年。在Powhatan部落在与弗吉尼亚人相接触的短短30年中,创造了英国贵族与印第安贵族联姻的唯一经历。但在冲突发生后,却迅速败亡。除了本身强弱悬殊以外,Powhatan后来不明智的进攻战略,是其速败的关键原因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詹姆斯半岛只是弗吉尼亚一隅之地,而詹姆斯敦(弗吉尼亚殖民区)又是半岛上的一隅之地。在这样一个地区,防守比进攻容易,统治比逃避艰难。如果不是有Powhatan酋长与弗吉尼亚总督(团长级)的罗尔夫结盟,就根本不可能向其他部落征贡粮食。如果不是印第安人主动进攻,就根本不可能控制这么广泛地区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在战术劣势,而且在疾病的打击下处于长期竞争劣势下,主动发起伤亡大而得不偿失的攻势,徒劳消耗了自已宝贵的有生力量;在敌人反击下,已经没有还手之力。如果Powhatan认识到疾病对自已的长期威胁,就应该尽可能避免与英国人冲突,而不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甚至主动进攻。即使不考虑疾病,尽可能通过谈判妥协,也比匹夫之勇更利本族的独立与生存

而弗吉尼亚殖民者在两次Powhatan战争中,连同1634年的"攻势",都是防守姿态的。目的是构筑一下据半岛地形,防守来自大陆进攻的殖民区。(与澳门不无相似)。殖民者中的绝大部分人,非但不想打仗,甚至不想在北美这个"鬼地方"长久呆着,期望赚够钱就回英国去。专心搞生产,业余自卫反击的弗吉尼亚人,轻松战胜了咬紧牙关备战几十年的Powhatan部,或是"守为正着攻为奇"乎?

实际上,弗吉尼亚一直到1644年跨出詹姆斯半岛,并非要扩张,而是防止马里兰人南下。到1680年,弗吉尼亚才在Powhatan已经消失的弗吉尼亚作进一步的殖民垦殖区。所以除了弗吉尼亚人在人民公社时期,向印第安人征收粮食以外,弗吉尼亚人一直没有超出半岛范围,颇为"闭关锁国"地自耕自种。殖民地是与英国贸易,英国文明也比印第安人先进,因此,闭关自守对殖民者有利

因此在弗吉尼亚公社改革成"包产到户"后,已经放弃向印第安人的征粮。在土地并不紧张的情况下,印第安人主动性的战略进攻,如果不考虑印第安人对弗吉尼亚意图的误会的话,不义者在Powhatan一边。Pocahontas死后,powhatan部似乎再未打算与强大的"敌人"主动沟通过半分。直到自取灭亡为止!

Pocahontas的病逝与罗尔夫的去职,无疑是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战略劣势下,不必要地挑动与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战略决战,并且采取主动的攻势,可能是印第安人部落冲突中的传统。在他们眼中,高高在上不可战胜的英国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任何部落联盟领袖权威的挑战。当这些英国人不再是酋长的盟友时,就是部落的死敌。"不是兄弟,就是敌人",恐怕是战争理由的唯一合理解释。

在印第安人Powhatan部看来,战争与生产可能是同样的一种高风险作业。这种观念,也广泛见诸于蒙古和阿拉伯,当然还有匈奴这样的游牧性民族之中;严格地说是存在于贫困的原始奴隶制社会而是针对游牧民族。印第安人轻率挑起的战争,可能只是"定贵贱"的游戏,在欧洲人看来残酷的手段,在印第安人看来平常。而欧洲人因而彻底的战争响应,在印第安人看来,又是不近情理的赶尽杀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