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内需市场比清朝落后

谷物法废除前,英国GDP高,平民生活水平不高;
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商业化程度不高;
高昂的生活成本令英国经济分割为贵族为核心的自给自足小社团;
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市场交易以奢侈品为主;

由英国13-19世纪以前的货币、物价和伦敦为代表的生活演变特点,可以看到,在整个英国中世纪一直到工业革命前的谷物法废除以前,食品物价非常高,恩格尔系数很高,基本服务价格也很高。因此尽管从金本位的货币含金量来计算,1840s的英国,当时的人均收入似乎挺高的,工匠收入大约达到1000两白银。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同时期东方清朝的城市如广州/北京高多少。(当时还没有上海)。

但在贵族富人看来,伦敦的物价就不显得贵了。比较典型的价格如,街边咖啡厅(相当于今天的快餐店)一套美食套餐的价格是1先令左右。一块一磅的鸡肉馅饼要价5便士。仍比今天中国的茶餐厅的价格要贵几倍,但终归是富人负担得起的。而且富人也不经常下馆子,昂贵的专业服务费和市场农产品价格,行会垄断压迫下的大量失业,令到拥有自已农庄的产出了招募的家庭仆人,显得价廉物美
当物价和服务价格如此高时,
庄园贵族倾向于保留农奴个人服务,就可以理解了。同时高昂的物价指数和大额的货币,缺少小额流通的辅币,足以说明19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社会流通很落后的,围绕着庄园和行会的,各自封闭自给的经济模式,而不是今天如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为的,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即使是在1940s英国国内的商业流通水平,也是比较低的

大额货币和昂贵的物价,反而出当时的英国人的生活,是围绕着贵族、富人、工厂(工场)的封闭的生活环境。主要的物资采购是大额的,就象毛时代单位饭堂购物一样,动不动为几十上百人采购,费用当然就需要使用大额支付了。单位的信用比个人好,零钞也可以凑成大额再结算。这个特点,在今天描写当时的英国文学作品中,也有着显著的迹象,那就是即使是中产阶级,也有多个家庭仆人。

由于主要的服务和产品,是由家庭、庄园属民、同居小圈子(如工厂,行会)内部提供,就象毛时代的学校和单位内有食堂,那么市场上的要领牌的下馆子,要价相对地就高了。但并不等于当时英国人家庭,特别是有农庄供应基本谷物和肉奶产品的家庭,也要承担当然高昂的食品负担。除了穷人常去的下等酒巴和戏院以外,伦敦的服务业主要为贵族服务,要价当然也是高的。穷人在这种环境中就孤苦无助

这就是中世纪欧洲的市场消费特点,那就是大量的生产和分配,是在小单位内自产自销;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服务于贵族的。这也是一些人争辩所谓"欧洲中世纪主要是谷物,不需要香料处理肉类"的误区。因为谷物主要是庄园内的消费,不参与到市场中,也就不会成为物价和他人商业收入的一部分。而香料是供应庄园领导消费的,占了市场交换份额的一大部分

19世纪开始,香料开始退出了欧洲人的餐台,荷兰的霸权随之消退。欧洲人倾向吃新鲜一点的,也淡一点的,用香料和盐腌的食品,(当时的肉类烹调前要腌上几天),香料带给远东航线的收入就下降了。大清出口的茶叶开始走上伦敦富人的餐桌。但是1840s的茶叶是非常贵的,每磅价10-20先令,折合人民币1000元!今天的教科书常说英国怎么掠夺中国的白银资本,其实清朝茶叶,赚了英国亿两白银。

类似的奢侈品还有美洲的烟草,价格便宜点,一磅要价也是10先令,养活了弗吉尼亚的殖民地。但更穷人化的奢侈品是鸦片。不要以为鸦片烟馆是大清特产,1840s的伦敦有两千多家鸦片烟馆。大清只不过是拿来主义,别人不好的东西学得特虚心。认为英国人蓄意向清朝贩毒,会低估了英国人吸食鸦片的献身精神。维多利亚女王的爸爸威廉二世,就是吸食鸦片过量,薨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