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的法学本质是Charter;
为什么只有深圳特区相对成功?
华西村也是特区,特别侵占纳税人利益的"特区";
公有制背景下的特区,与私有制背景下的"特区",截然相反;
中国改革之初设立的特区的本质,也是Charter。中国政治术语称之为"(特殊)政策"。由于中国在改革之初的强烈的公有制背景,特区的Charter相当于强烈的局部减税,这就是深圳特区"奇迹"的内因。不是什么伟大领袖英明神武的奇迹,而是饱经沧桑的人间无私党的总书记,在资本主义革命已经过去了300年后!终于模模糊糊地发现了,原来资本主义可以创造人间奇迹!先知先觉,可喜可贺!
无论邓老人改革之初,到底是真的想试一试"资本主义那一套行不行",是真的要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因为设立足够小"政治可以不正确"的特区!范围小,民众心理好承受!现实效果是天朝从中学到了资本主义几百年博大精深中的一招半式,政治控制基本稳定。传统帝国的民众素质低可能心理承受不了,是现实的危险。传说一位开国上将到深圳,就跪在地上号啕大哭:"竟然搞了西方那一套"!
希腊也向东方帝国学习,打算设立特区"拉动经济"。但是不要说希腊,东方帝国连同东南亚多设的几个特区,也是一个比一个差,从来不存在"特区一设必灵"的规律。道理非常简单,何为特区?不就是不受内地政治正确的成规陋习限制的"特殊地区"?对于一个公有制背景的社会来说,特区可以避免公有制传统的一些约束,当然就"腾飞"了,何况深圳当时得到了全国优先的信贷负债的支持?
但是当全国的私有制水平都已经得到了提高,试问又如何通过"设置经济特区,拉动经济"呢?难道不是内地更适宜推行市场经济去特权化,代替设置新的特区吗?这就是希腊和东方帝国所面临的真正的能释放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改革",不是以侵犯私有财产手段,强化中央集权特权体制为目的的"反户籍制度的城市化",不是用新的计划经济,用"城市化",不是用新的凯恩斯主义"拉动增长"。
在一个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背景中,再设置的"特区",如果不是拥有更自由、更维护私有财产的法治条件,那就不是特区,而是特权矣。典型如毛左的新大寨华西村,还有榆林所谓医改。如同老大寨依靠得不偿失的额外投资制造的政治造假,没有有关部门向华西村授予"私人享有的国企待遇",华西村就将暴露出其与国企一样的,侵食民脂民膏"发财致富"的真面目。怪道公害就不敢打这种假!
华西村这种特区,是特权的"特"。深圳特区,当时是"暂时不用讲政治"的"特"。因为全中国的资源扶植一个出口基地的基础设施,随后只有对上海才出现过,但上海创造的效益,就远远比不上深圳。其他几个特区特不起来,没有全国倾斜扶持的基础设施,他们本身的政府本来就是讲政治的那一帮人。如此特区,象华西村那样,让纳税人往上堆钱就特花钱,没钱的特区就特没戏!
深圳特区之较其他晚后者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赤淋淋的公有制社会中的特区,就象大白墙上一块红点,虽小但醒目。但是如果深圳不是一个临时组建的新城市,有着通过香港渠道出口创汇的"利益正确"的既定目标,也就省了其他地方"政治是否正确"的争论。后设特区的地方政府的大小老爷们,本意只是"争取特权的政策"。这些老式地方政府构成对市场经济的阻力,可从与深圳的对比衡量得知。
至于全国支持深圳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逐利的糜集,那是加快了深圳城市的成长,而不是深圳因之为全国支持和农民工的劳动才成为深圳。当深圳特区走在市场经济(尽管是局部)的正确路上时,逐利的国际资金和农民工,总会糜集到这个地方,你不去别人去,别人去了照样会嚷"不要边检,反地户籍制度"。无需政治正确的彼时深圳,等效于一个授予了Charter自治市,这就是深圳特区的本来面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