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拉动增长"是公害知识分子的乌托邦;
中世纪城市CBD——>城堡的廉价拍卖"保值"了吗;
中世纪城市化的衰退和自治乡村变成新城市;
计划经济的城市化必定以大萧条、大倒退而告终;
"把西方社会的结果作为原因作政治建构",再一个例子就是"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想当然,只求计划经济的政治正确,而完全不顾"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后的结果"的经济逻辑。城市化还夹集着中国一些"形似右实极左"的小农意识分子的"反户籍制度运动",即(维护体制内特权+反对居民自治),明明是极愚昧的反动,套上西方国家"城市内部没有户籍登记"的表象(结果),似乎就神圣化了。
在东方帝国公害的大脑中,"城市化"其实是"工业化"的代名词。毛主席是怎么在傻逼工业化的伟大事业中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今天口口声声民主自由的天朝左右派,就是在"城市化"的傻逼运动中,一边咒骂着毛主席的道德不高尚,一边走在傻逼城市化的,异曲同工的大跃进路上。计划经济"拉动的经济增长",换一个名字叫"城市化"就变成改革?汉语真是奇妙!
笔者在英国,免费参观了几座待售的中世纪城堡,——>开价比伦敦中等住宅的成交价便宜!由此可见房地产到底如何保值?当笔者乘坐列车,沿着大西洋海岸南下时,远的近的好的坏的,不停地晃过大大小小的中世纪的城堡。笔者的脑海中就回荡着《中世纪史》中的几句话:"中世纪早期的城镇围绕着贵族城堡而建,为领主供应产品的匠人生活在城堡周围,城堡的周围同时也是当地的集贸市场"。
所有城堡在今天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荒野之中的空荡的凄凉!了解一下中世纪的经济史,您将发现这些城堡就是中世纪城市的心脏,今天这些空荡的城堡,就是已经死去的中世纪城市的残骸,是中世纪政治权力推动的城市化留下的残迹。这是否与阿拉伯帝国权力推动的城市化后的大规模衰落,异曲同工?阿拨斯王朝在伊拉克的税收,一百年内从每年2000万两白银直线下降到200万两,城市化拉动经济了吗?
"反自治(户籍)主义者"们道听途说如"逃入城镇的农奴一年后得到自由"本身并不真实。更重要的是,贵族城堡为核心的(早期的)大城镇与日后农奴可以逃入其中打工的"自治城镇",此城镇非彼城镇;后者在市场经济下的繁荣和崛起是以前者的衰落为代价的。最终今天所见的欧洲城市,原来只是自治小村。贵族城市化的大城镇就因为自由行业的竞争而衰落,直到变成廉价出售仍无人问津的城堡。
中世纪早期,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市场经济也渐渐荡然无存。本来可以从市场中廉价买到的产品象农具,即使如贵族庄园,也不得不自力更生,组织(包括掳掠)有技艺的工匠为庄园生产必须的用具。其效率之低到了这种程度,在相对发达的勃艮底,一百多个工奴工作一年,才能为庄园主打造一千副铁锄头。这些被恩准居住在城堡周围的工匠,就相当于今天由政府安排工作,提供食宿的"国企工人"。
与此同时,一些得到了Charter自治权的公社和乡村(自治市),部分是服务于国王定货的自治行会,这些缺乏贵族主子的村镇,出现了大量手工业者,他们渐渐成行成市,渐渐组织成行会,渐渐从国王手中得到了行会和自治的Charter,甚至最后组成了强大的城市同盟,以抵制地方贵族的侵袭。如10世纪击败奥托大帝的伦巴底同盟。随着这些原来乡镇中的自由产品供应的丰富,贵族的城镇就衰落了。
既然产品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就暴露其低效益。贵族只需要从农奴手中直接征收货币地租,直接从市场上择优购买就是了!以贵族权力和国企为核心的中世纪早期大城镇的衰落因而不可避免。这是否就是"城镇是市场经济阻力小的地区表现"的先验结论的证明?天朝用行政垄断推动的计划经济的城镇化,真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还是找个理由,再走一段弯路;而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