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

百战难成精兵,勤学还须悟道

儿童围棋和低段提高的学习方法
百战难成精兵,勤学还须悟道;

 

从对围棋了无感知,到成为兴趣型棋手,是快棋化习惯的形成过程。兴趣棋手的棋力高低,基本上与其下棋的时间和频率成正比,几乎必然地养成快棋化的习惯。由于下棋的次数与比赛成绩,两者关系是如此密切,初学者甚至更适合使用小得多的棋盘,如13路甚至9路棋盘,更快地完成一盘棋,对于培养起幼儿的围棋兴趣,比19路大棋盘有效得多。毕竟,对于初学的幼儿(一般是5-7岁),一盘至少需要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棋,已经超出了幼儿的注意力可能集中的时间。他们的潜意识中就会告诉自已,"这不是我要玩的游戏"。

在级位水平上,已经下惯大棋盘的小棋手,再回到小棋盘上,反而可能因为占角取边的习惯,走出缓手而告负。长女初学棋时,先是在19路棋盘的开放比赛中拿了杯;然后代表幼儿院参加13路棋盘的比赛。个个都以为她拿冠军肯定没问题,谁知道阴沟翻船。其实就是大小棋盘之间转换的不习惯。幼女以后针对性地增加小棋盘的赛前训练,结果就很顺利。在级位比赛上,小棋盘上练出来的棋力,不会因为大棋盘而削弱,甚至会因为小范围对杀能力的加强,让级位上的比赛对手畏惧。重要原因就在于,低级位棋手的先手价值不算大

但是这些轻而易举得到的胜利,就会在向业余棋手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容易克服的快棋化习惯,缺乏全局观,也缺乏对先手的理解。从兴趣棋手向业余棋手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对快棋化习惯克服,然后获得提高的过程。从业余棋手向职业棋手转变的过程,笔者目前的理解,是对先手价值的把握和最后局中算帐能力提高的过程。由于弈城实际上练的是快棋,因此一味增加在弈城上的练棋,对于临场比赛的能力,可能会有某种帮助,但是对于自身棋力的提高,并没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其大量练棋,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做功课。

有一定棋力的男孩子,会更喜欢上弈城,体验赢棋升级的乐趣。外表上来看,似乎跟打游戏的表现差不多。打到了九段,就以为自已差不多可以试试打职业了。(笑笑)。但是棋力仍在低段的,甚至是级位上的棋手,上弈城所得到的,很可能就是被击溃的感觉。这对于心理仍然未成熟的幼儿来说,对于围棋兴趣的打击,可能远甚于棋力本身的提高。事实上,笔者一般性的布置,就是让孩子练完手筋以后,在稍低级上找对手练手筋,当然就是很野猪流地吃棋;只有在练完死活后,才对高段位试棋,那是练的抗打击的能力。

古语云"百战难成精兵",说的就是实战锻炼的是经验,但缺乏系统成的训练,不容易形成针对敌人的战术体系。但是仅仅是训练而不经过一定程度的实战,也无法检验理论的正误和训练的效果。训练一段时间就实战一段,然后再训练,对于战斗力的提高非常有效。军队是这样,下棋的能力也是这样。因此在棋手的兴趣已经培养起来后,需要再培养的就不是更高强度的下棋,而是真正培养学习围棋的方法。将更多的时间花到打谱,做题,摆定式,复盘,练飞刀……,这些书面的作业上,然后下棋检查功课效果,棋力自然能够提高。

因此在兴趣棋手向业余初段转化的过程中,曾经"百战"的快棋手,总会有一段时间的挫折感,似乎很难再通过多下棋提高自已的水平,更别提凭此冲段。其实是方法上不正确。接受专业棋院老师的指导,适当地增加功课和讲课的时间,会比单纯的练棋,事半功倍。下一步比较大的困难在于,围棋的知识,不能依靠在棋院的听课所得到,如果孩子自已不能较自觉地做功课的话,依靠棋院老师上课的辅导,就会变成代价高昂的填鸭。对于笔者来说,如何让对胜负和技巧似是不太追求的女童,也能对书面训练作业感兴趣,更让人伤脑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