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和他的粉丝,掩护苏杭现象的哲学烟幕;
"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哲学谜底是"苏杭现象税收最大化";
张五常和谢作诗等人在苏杭现象中的各怀鬼胎
苏杭现象可以解释诸如"出口加工业对财税的意义""人民币升值是好是坏""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等等,这些争论的烟幕背后的真实的政治哑谜。苏杭现象下两江三角洲的对外加工业,实际上是对苏杭现象的强化,以便两江三角洲的财税重地,更能承受整个国家的税负。所谓的农民工低人权政策,实际上是半强制的,同时用两江三角洲的"户籍"作诱惑的,对此两地的出口导向的来料加工业的补贴。人民币不能升值,所谓向农民工倾斜,纯粹是烟幕屁话;真实原因是保住两江三角洲的税收,同时用农民汇薪,补贴后进地区。
所以"人民币升值有利与否"的争论,实际上分别处于"市场经济改革,必须放弃人民币管制"和"保持举国体制计划经济前提下,低估人民币和出口导向,是对苏杭现象的最大维护",两个完全不同的对立前提下的烟幕。更妙的是,张五常和他的粉丝谢作诗,甚至把后者称之为"市场经济改革"。还能强词夺理地声称"货币必须干预,货币不存在市场价格"。对照一下后进地区的民粹对苏杭现象的支持,可以看到谢作诗所谓"为四川农民工"而支持苏杭现象的出口导向,与薄熙来在重庆的民粹获得部分川人支持,道理大同小异。
张五常所称的"中国的县级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再配上"朝鲜工人会很守纪律"(即低人权优势)……,这些话连起来,就不容易让人误解了(或者说不易为张辩护),张五常的体制设想是英国中世纪的权贵下的等级经济,即被资本主义革命的都铎王朝以前的经济模式,也是英国在殖民地实行的经济体制模式。张五常显然没有理解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史。所指的现实情况,是中央政府试图解决苏杭现象的尝试:通过放权并向中西部县级投资,希望这些地方产生财政自足的增长,从而最终消除对苏杭现象倾斜的历史。
通过苏杭现象的税收净余,向西部倾斜,扶持西部建立自足,最终消除对东部发达地区的财政依赖,是自明朝朱元璋向西部移兵开田,就已经开始的政策。明清和毛朝的"改土归流",是该项政策的延续。毛朝的大三线建设,算是走进了军工的歪路子,朱温内阁的"西部大开发",是集中在经济设施建设上的倾斜政策,也是"三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西部的路桥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衰败时,不妨衡量一下,西部的净税是否已经可以自足了?类似的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已经进行了几百年,结果是清一色的劳民伤财。
张五常和谢作诗称的"人民币不能升值(所谓货币尺度稳定)""美国比中国财政更纪律,更能维护美元币值稳定"等等强辩,甚至不能算是经济学的命题。不必争论美国债务上限,QEn和财政悬崖对美元币值稳定的影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美元币值真的是因为美国财政纪律而坚挺,也只不过是中国外汇储备,到底是向越南出口屯积越南盾,还是向美国出口屯积美元的区别而已。关键在于"中国经济依赖于苏杭现象的出口,以便让中央财税最大化"的既定政策结论。张谢等人,只不过是此政策下,各怀鬼胎的烟幕弹;而已!
因为张五常和他的粉丝的种种俨然经济学的理论,实际上只是错误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策的掩护性烟幕。张谢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苏杭现象是举国体制的中央集权的现象,不可能存在"如何通过经济学规律,让苏杭现象最优化"!把落后地区的精壮劳力吸引到出口加工区,赚取微薄的薪水,再用税收倾斜回馈,效益是低下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没有任何证据指责张五常和谢作诗教授等人的人品和经济学专业常识,但需要认训到,即使张谢不是严格意义的体制内利益集团,但仍然在错误的政策传统下,自费当上五毛烟幕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