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地方主义有天然向心力

地方主义有天然向心力;联邦是最合自然的政治体制;
中央集权的压迫导致地方无论民主还是阀治都有最终独立的必然;
在放弃中央集权的压迫后,地方无论民主还是阀治,都有向心力

公有制(中央集权)的官僚两层结构的抽象模型,可以揭示"联省自治"的地方阀型政治的机理,以及大宪章中世纪伪民主的性质。把地方利益体看作一个闭环单位,那么地方阀治官僚,相当于殖民地时期的买办;是中央集权利益环与地方国民利益环的交接。但地方官僚的利益与本地民众并不等效,而当中央上级存在向地方倾泻集权成本时,阀治型爱国者也同样向治下转移自已的成本。

不过,土皇帝相对也会爱惜治民,治民也更认同土皇帝,而不是中央的先进性。这就是所谓的地方主义。这就象一个养殖场的老板,场中的人科动物膘肥肉厚,无论是自家慢慢吃(剥削),还是卖进人肉市场里交换,或者讨好上级董事(中央),都算得上是自已的政治潜力。方利益尽管存在着从地方官僚向民众转移成本的渠道,在中央集权的利益索求面前,本身构成一个闭环的系统。

尽管中央皇权有可能在向弱者倾斜的民粹姿态上与地方竞争,但由于中央是更高级的吸血鬼,本身不生产价值,所为向民生倾斜,只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除非地方阀型本地民治太臭,实际上在地方治权上,地方政治主导权。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更有生命力的原因。尽管地方阀型领导是土皇帝,但除非他的内政太臭,否则民众是会把他们视作自已的利益代理人的。

因此"中央控制越严,地方越离心;中央越是宽容地方,地方越向心",并不因地方闭环系统的内部政治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而有所区别。希望通过打黑地方阀型领导,并不能取代基层官僚的必要作用,充其量是换一个地方官。站在地方买办官僚的立场,象汉武帝那样派出绣衣使者,对地方民众"打黑",则只不过是强化了(中央官僚+地方官僚)的官场闭环。这就是重庆打黑模式的转移。

把国家看作一个大家庭,地方与中央的"向心,离心"的行为,与个人参议社会合作的行为是一样的。原因是两者都是对外合作的本位中的利益闭环系统。因此担心"民主让国家分裂",实际上操纵的是"民主让中央集权崩溃"。民主不会让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必定溃灭,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历史规律。如果一个国家出现分裂,那一定是因为中央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包括美国的南北战争中的多数人暴政。

由于无论地方政体是民主的还是国民自治的,都不会有自然分裂的倾向,反而有着自然的向心力;这是社会性生物需要彼此交流合作的本能;因此就存在一种政体组合的可能性,就是地方阀治型的土皇帝,同样是倾向于通过某种民主规则,组合成中央的集权或贵族民主的政体。这就是所谓的党内民主,或者说"大宪章的民主"。欧洲中世纪,日本幕府下的统治,和中国唐朝中后期的政体,就是这样的模式。

唐朝对地方州郡的控制力,早在安史之失去后唐祚又延续了近150年。原因在州镇既不具安禄山这样威胁中央的实力,需要中央维护名义的彼此和平贸易通道。因此他们彼此都要约守过境税议,有谁逢灾也会互相赈济。也视藩镇为私产,唐朝削藩则合力对抗扶持旧人。有谁想威胁中央,其他藩镇也会合力制止。唐朝后期与中世纪欧洲制度很接近。唐镇的向心力说明阀治型的政体也是有自然的向心力的

中国与西方和日本的社会形态分道扬镳,始自宋朝开始强化的中央集权体制,是西方没有尝试过的,也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被误解的"中央集权"。德川幕府的政治体制酷似中世纪的英国(近似晚唐),但不同于宋明清的中国,也不是真是断绝与海外贸易,而是由幕府完全垄断海外贸易,补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把这样一种"党内民主"的特权私有化,作为联邦制的替代称之为改革,将是民众的悲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