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控制基层意味着窒息;
高考和科举的中央集权意义;
国企与贵族领主治权的关联和等价性;
国企charter特权的贵族分封;
中央集权政体不可能是没有基层的政体。基督教的主教-神父制,开创了中央控制地方基层的尝试,在马克思主义中演变为"政委-书记"与行政并立的二元官场体制,在确保对基层的控制下,实际上取缔了基层单位的存在。结果如果不是导致毛灾大饥荒,就是这些下放的基层人员自已成了土皇帝。为了协调两者的矛盾,就产生了集中培养一批新的知识分子再下放基层的体制。这就是历朝的高考和科举。
高考和科举仅仅是是中央控制基层的手法,相当于把"空降轮换制"尽可能向基层延伸。客观效果就是官僚编制的迅速膨胀,同样的结果是行政成本无限高涨,甚至不用一代人迅速吞没所有国民收入。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基层官员道德滑坡了,甚至不是利益既得了;他们的忠诚度并不亚于新培养的大学生,而是基层的情况总是先于中央的反应而变化。这不是空降大学生(科举新血液)就可以改变的。
中央集权是依靠基层提供的税收的。基层的难处是按中央规定的动作,根本不可能长期稳定地完成税收的任务。当基层税收不足以支付中央财政时,(中央集权下具有必然性),中央皇权就倾向于把重要的资源国有化,作为支付中央物料消耗的实物税。这样就产生了国企。科举和空降大学生,只不过是把基层统治国企化,以及对国企的管理手段的改变而已。实际情况总是,中央干预越多,国企效益越差。
中央皇权直接控制国企资源,一方面解决自已部分的需要(肯定不充足),同时又减少了地方和民众同类资源的供应,导致成本上涨,从而把成本转嫁到地方,最终转嫁到民众生活成本上。因此国企存在的本质,就是税收的本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意味着要求国企分红,实际效果相对于"要求政府分红";而国企上市圈钱,相当于等税的举债。割你一块肉,还一半给你,左狗说是改革。
国企所获分配的资源和权限与地方自主权益发生的冲突,通过中央协调的Charter授予于国企单位,而划定国企的经营范围。因此在公有制中的"企业"经营范围,都是除非明令允许否则统统禁止。简单的因果关系说明,基层情况的变化,肯定超出中央得到的信息;此处已经不考虑基层民众完全被视同贱民了!因此基层在原明令允许范围内,总是不太可能长期稳定完成任务;从而埋下了黑社会化的必然性。
国企尽管不是地域性的领地,但是如果从"税收任务,实物税任务"角度来看,与领地治权型的基层包税人完全相同。国企兑现税收的社会成本,总是通过垄断转嫁到基层民众的身上,象今天中国社会高昂的公共服务成本如电讯,油价等等。因此国企与地方贵族治权完全没有区别。在历史上国企如收租的修道院农场的权力,英国泰唔士河上的摆渡专营权等,也曾被作为贵族分封的项目直接封给贵族。
当这些国企的任务被授予一帮人承包时,这帮人就被称为行会。由行会控制的国企,就称为"工团主义"。今天同样称为国企。当这些国企保留了charter卖给个人承包时,就是俄国式的寡头,或者说国企的私有化。当国企的charter垄断特权被取消时,国企就不复存在了,充其量只剩下或是黑字或是赤字的帐目,和一大群要遣散的前行业贵族。要求皇帝重新确认垄断权的英国运动,就叫"宪章运动"。
正如地方基层贵族终身化——>世袭——>黑社会化,七亲八戚的先进代表,总是构成了一个官商一体的既得权益集团,国企也同样以终身雇佣甚至父母离退子女顶替,或者是国企亏损国家要保住特权工人不下岗的方式,构筑了一大批的特权工人阶级。这就是"国企谷物法"。在保留charter的前提下,是否把国企的产权私有化,相当于是否把一个地方封给某个贵族。这种改革与私有制根本上毫无关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