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

反垄断如何加以识别呢?

宪章运动确实是历史的里程碑,英国经济从封建转向资本主义的象征;
宪章运动前后的朝阳产业,夕阳产业,垄断和反垄断的博弈
; 
封建社会"体制外"不存在垄断,也不存在夕阳产业,黑市必定是最有活力的经济成分
市场经济中的"夕阳产业"劳资集团,汇集成通往奴役之路的主力军

 

"宪章运动"的确是一个历史上的里程碑。民粹如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将其理解为"左翼的觉醒"。而对于已经开始掌握权力的"大宪章主义"(如辉格党)来说,则意味着专制传统以人道主义为名的反扑,即"通往奴役之路"博弈的开始。在经济竞争的层面,则是体制外的夕阳行业,挟其庞大的资本和工会力量,发动着无穷尽的新的宪章运动,成为通往奴役之路的主力军。在此以前,"体制外经济"几乎就是"新生的,有生命力的经济"的同义词,"体制内"包括国王和党和国家和政府和国企,本身就是庞大的夕阳产业

马尔萨斯主义的经济之中,体制以外无垄断,是容易理解的事实。一来是权力本身掌握在主权及其共同体(即体制内)的手中,体制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不能拥有完整的私有产权,一身尚且难保,何来"商业垄断"之说?这也是在中国搞什么反垄断法,必定先剔除行政垄断的原因。而令所谓的反垄断,几乎等同于反民营,无端为民营经济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并禁止做大做强。至于体制内的国企,根本无所谓反垄断,如果真要"改",一纸命令即可!国企的钱是政府的,亏损是政府的,破产是不允许的,国资是不充许流失的,反垄断?骗谁啊

二来是马尔萨斯主义的体制外"灰色"经济是高边际收益的领域,既不可能出现大家伙(不给打死了就给招安了),更不可能出现边际高成本的夕阳行业(早死了)。高(不确定性)成本的领域高风险,必须有高收益才能抵销成本,因此凡是体制外的灰色领域,只能边际收益最高的产业才能生存。简单的例子,如果走私是必须的,走私者必定挑选(高值/风险)最优良的组合,体现的就是流通中最缺乏供应的商品需求。因此在中世纪的体制外也即所谓黑市,也就象毛帝经济和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体制外,本身就是经济活力的代名词。

宪章运动之所以是一个里程碑,在于开始出现了"体制外的夕阳行业",原因恰恰是因为国王和党和政府和国企退出了市场竞争。严格意义上说,宪章运动的主体是"体制内"的"先国王授予的手纺业排他性charter",类似于中国的国营通化钢铁厂工人闹事"是党钦定的国企,怎么能让民企逼得走投无路,国企工人怎么能下岗,(三峡)退休工人的税待遇,连农民工青壮年税前工资也不如;特权工人活不下去啦……",(国产派要过分得多!),宪章运动是体制内的最后反扑:政府为什么不管革命群众?毛主席你在那里呀?!
ps: 18世纪末孟加拉纺织工人的大饥荒,以及中国19世纪传统纺织业在几乎全部破产,都与宪章运动"向英国工人倾斜"有关

宪章运动作为一个里程碑,体现的就是"体制内(手纺业)Charter"对面临"体制外(机器纺织工业)"竞争而纷纷破产的不满。此时的前者是夕阳行业,后者是朝阳行业,前者要求的是对行政垄断的Charter的重申。宪章运动之所以成为里程碑,就在于运动后期的手纺业完全被工业革命吞没,(消失了),宪章运动所反对的"体制外机器纺织工业",自已变成了夕阳行业!后者的资方与工会以表面上狗咬狗式的劳资纠纷,煽动了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的民粹,即所谓"左翼运动的风起云涌",作为向政府要求新的Charter特权的筹码!

渐渐成为夕阳行业的体制外纺织业,受到了来自如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的竞争,边际收益迅速下降,同样导致中小纺织企业的大量破产(不要以为中小企业必定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这种破产压力导致了对具备规模经济,因而具有更低边际成本的大企业的指责。这就是现代垄断概念、垄断观念的开始,即以"市场占有率"为标准所衡量的"不法垄断"。毫无疑问地,如此反垄断观念,也将反到了同样是体制外的新生产业,如标准石油或微软或苹果头上,因为他们也是高市场占有率为表现。试问反垄断如何加以识别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