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快棋化"的坏习惯到专业棋力的练成;
围棋小棋手向专业棋力提高过程中的障碍和克服;
弈城上练的是快棋,专业程度上不容易长棋;
笔者没有机会详细观察其他的业余段位教练的讲课,不容易识别,某些特点到底是某个教练的特色,还是普遍性的办法。仅从观察自已子女的下棋,以及偶然可见的几位教练的指导来说,"多下棋,教几招(飞刀)",基本上是兴趣阶段棋手的培养方式。前者既培养了兴趣,又培养了棋感,后者如同韦小宝得教"神行百变,美人三招"之类,说不定那盘某刻,忽然之间便用上去了!小棋手就会觉得,特别有用,家长也会觉得,这位老师特别牛逼。(笑笑)。其实,根子上的功底,还是孩子爱下棋,多下棋了,输赢之间想找窍门。
年长一点的棋手,会在业余一段以前多思考一点,相应而言,也更缺乏下棋的时间。下围棋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管高低,时间耗得特别长,认真对局时,一盘棋至少一个小时。这在工作人群之中,是很难经常性地,得到如此长的连续的闲暇时间。如果碰到的对手是弱手,也不必长考,我们自已的棋力,也可让子或若干次大错误。以笔者长女的话来说"要杀死两条大龙,才能赢爸爸",对于刚升段的幼女,笔者可以保证"十分钟内,快手快脚赢下你",——>小棋手不太懂脱先,只要放着小便宜脱先几次,就把让子的损失追回来。
向高段位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从兴趣棋手向业余棋手的转化过程,每个人都会养成"快棋化"的坏习惯。因此每个人要从兴趣棋手,到达业余棋手的级别,都会经过一个"快棋化"转向"细棋化"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的转化,甚至比单纯的做题,复盘,上课,练棋更重要,也更困难。因为那是习惯的改变。兴趣棋手的快棋化的习惯,会导致过分兴奋地投着于眼前的对手的破绽,心理上"先搞你一搞"。类似于战场上的新兵,感觉有什么动静,就达达地扫上一梭子,实际上相当于"侦察侦察",把自已的位置暴露给狙击手。
这种快棋化的习惯面对下手时,就会显得占尽上风,也在对手的心理中形成了"谁谁的棋好厉害啊"的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在水平相对参差的中小学生正式比赛中是很有用的,也是长女在正式比赛中成绩不错的原因。但是在水平差距很小的段位赛中,过早暴露自已的杀着,也就过早地失去了获胜的机会,因此长女在水平相当的段位赛中,一般而言胜率特别低。类似的情况,也开始出现在幼女的身上。男棋手似乎好一点,其实也不然。男棋手只是在"搞你一搞"时,特别对"搞女棋手一搞(非性)"有兴趣,快棋化毛病其实更重。
因此教练只能"多下棋,教几招"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小棋手的兴趣是打不得哄不来,指望小棋手自觉做题,打谱,复盘,拆定式……,如同要求儿童爱上罚抄书背单词,不太切合实际。但是光是让小棋手多下棋,却又强化了快棋化的坏习惯,因此那怕是颇有天赋的儿童,上到业余一段前后,就会不约而同地碰上一个瓶颈。升段很困难,倒也不见得全输;但是打学生比赛,倒是经常能得奖,甚至偶尔捧捧杯。但总体成绩就出现了步步滑坡的倾向,心理上开始出现挫折感。原因就在于,此时决定实力的,实际上是快感化习惯的克服。
弈城上容易养成一种不好的毛病。因为对局时不太认识对手,而且经常有些时间型的无赖,靠拖时间取胜;所以弈城上不容易真正练出棋来。弈城上练的是快棋。事实上,虽然几个孩子上弈城时,都不喜欢别人限定快棋,但实际上自已是几乎从无长考。这样的棋下多了,除了增加了对上手的打折感,又习惯了对下手的快棋化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因此笔者都有意识减小孩子们上弈城练棋的次数,宁愿让他们多做功课。事实上,包括长子小时侯,对于做题做功课是如此排斥,以至于更乐意上弈城练棋,因为可以快手快脚交功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