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业余段位比赛与职业围棋最大的区别

业余段位比赛与职业围棋最大的区别,是裁判数子规则的出入;
围棋数子裁判规则的出入,关乎盘中胜负感的的量化和准确;
职业棋手的胜负感是"私有的实空+待占的公地",类似资本主义的成本管理(会计);
职业棋手相对于业余段位,拥有"胜负感量化"的信息优势;

野猪流不必考虑计目,对杀胜则胜,对杀败则败,似乎是一目了然的最基本的常识。
盘中计目不容易,可能的确促进了业余棋手中的野猪流。下围棋培养起来最困难的盘中感觉,就是胜负感。无论如何培养,如果胜负感这种神秘玩意很管用,世界上也不必出现职业棋手的提目法。实力相差不大的对手,正常情况下盘中差距在10目左右。很难准确判定,到底是谁输谁赢。这样就产生了对决策影响极大的干扰:到底是采用强硬进攻,挽回劣势;还是优势收官,小目获胜呢?——>比赛中半目胜是胜,吃大龙胜,也只是一场胜;而已。

既然关键比赛之中,盘中无法准确判定自已的输赢,那么拼命对杀,也就是双方无可避免的选择。到这个份上,贴不贴目贴多少目,与胜负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大关系。所以业余棋手这头,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几种数子法之中的出入;职业棋手的比赛,大体上是复制日本计目法的规则,以笔者所知,并没有真正采纳业余段位比赛中的"数子法",所以也无所谓冲突。职业棋手能够通过提目法,如果能够初步判断10目以来的输赢,自然能够采纳不同的战术。业余段位比赛与职业比赛之中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裁判数子规则的出入。

了解围棋中的数字裁判规则及其出入,重要之处就是建立量化的胜负感标准。但是我们已经断定,即便是李昌镐,也不能使用数子法衡量自已目前的盘面优势,即李昌搞为代表的职业棋手的胜负感不是建立在数子法的基础上的;这似乎是废话!——>但是,这将意味着职业棋手是以"实利落袋为安""公地慢慢争取"的思路,去判断当前自已的胜负。换言之,很多业余棋手也象笔者曾经那样,被业余比赛的数子法规则所误导,事实上失去了盘面判断能力,寄望于非常不靠谱的胜负感。如同炒股一样,老是出错,就归因于"计算能力"。

由于李昌镐也不可能通过数子法(即业余比赛那种185:177的胜负)建立胜负感,因此他们的对盘面的判定的思维方式,必定是"私有的实空(提子法)+待占的公地(大形势,外势)"组成,类似资本主义的会计。前者可以掌握的实空对比,后者就要求所有交换结果,不能让对方建立过厚的形势。一旦对方的形势将要形成实空,必须迅速侵削或打入,让"公地继续作为待争夺的公地"。用加藤正夫的话来说,"在对方的形势即将形成实空前的一瞬间打入!",——>知易行难!需要结合双方中盘能力,才知道那一瞬间是什么时侯。

所以职业棋手的胜负判断,实际上是没有考虑双方未占的公地(仅通过"形势,外势"作粗略的判定),而是通过提子法所计算的双方的实空对比胜负,也就有可能从中盘开始就运用大官子知识,更准确地判断实空交换之中的"大,急"着点;同时也可以判断彼此大转换后的得失,以及打劫的时机和劫材的搜寻。至于公地最终各占多少,是职业棋手所没有考虑的,留待双方对自已中盘棋力的自信和"形势,外势"的粗略评估。这样就把小林光一的"财迷型"棋风,跟加藤正夫的天杀星,和李昌镐都统一起来了,有两人是后者的1.0版。

当职业棋手采用"实空计算+公地待定"的思维,而业余段位棋手却无法判断盘面的输赢,只能关注于自已的棋是否会给(假定中盘能力更强的)职业棋手吃掉;那就相当于一个完全没有侦察信息,仅凭经验和直觉的指挥官,与信息化时代的司令部对抗。战场输赢,实际上与双方军队面对面的战斗力,没有非常大的关系。后者在围棋比赛之中,就是双方中盘对杀、死活的经验,在稀里糊涂之中反正没有被搞明白时,就会被笼统称为"计算能力"。无疑,业余棋手提高中盘能力总是好事,但要成为职业棋手还需要建立量化的胜负判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