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分道把关"监管的科学"和自由的科学;
学科是科学知识的大分类;专业知识是学科内的小分类;
科学的归纳(分类)和因果解释是个体的主观判断;
对实证的逻辑一致的解释叫理论;不知所云的叫哲学;
数学、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工具,不归属科学;
历史和经济学不能作实证分类,不能独立成其为科学;
传统文化的权威专家分道把关的知识模型,就是信仰限制/政治过滤的"有限科学"的政治实现。细化到学科层次的知识模型,是实证科学(不分学科)知识模型的细化,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将知识分门别类(成而其为学科)"的功能。学科不是天生的,只不过是后天的人为划分。科学知识就是分门别类的知识,科学的本身就是分门别类的实证,笔者称之为"实证的注册表"。分门别类的方法的数学基础是集合论,体现在生物学之中就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进化论无非就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之间关联的时间序列,根本不是理论。
传统文化对科学的"审批"也体现在学科固化,以便于安排分段政治把关的权威就业。因此就有了"专业权威一人管一段,任何人无论专业知识如何丰富,都只能竞争某一段(普通专家),或几段(超级天才)的权威上岗资格;只有上帝/救世主才能掌握所有专业的知识真理",——>但必须是在传统文化的真理观的前提下!科学知识和新学科的出现,也让传统政体试图固化专业的行政改革相冲突,大量的"新兴边缘学科"似乎属某些老学究的权威把关,又似乎是彼此争夺的新田,既形成了学霸,又造成官办科研教育的食客人满为患。
实证科学不妨称之为"科学自由"。科学如果必须接受审批,那叫意识形态,不再称之为科学;如同低人权的义务,可以称为人道主义,也可以称为社会责任,但肯定就不是自由,更不是人权;同理被监管的就不是市场,而是特许的Charter。自然科学的道理与社会科学的道理完全一致。科学知识如何分门别类,谁真谁伪,本身就是按个体的主观,尽管可以彼此争论,可能争论出某种结果;但毕竟起始于"各持已见"。此既是科字自由性,也是科学的开放性,当然也是科字的创新性的源泉,仅此一点就与正确性审批的观念,水火不容。
所谓学科,只不过是科学知识的大分类。学科的知识,就是领域知识的细分类;然后是细分学科,无限制地分类下去,直到知识的现实利益价值达到边际为止。科学如果是以实证基础而言,完全可以等价于"分类的知识"。如果细致观察各个学科,就会发现,所有学科实际上就是观察和归纳后的分类——>这就是培根和笛卡尔的分类方法。至于如何甄别这些分类"知识"的真伪,如何解释这些知识"为什么如此分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因果关联",就构成了不同的理论,其中一种方法叫数学。逻辑一致的叫理论,不知所云的叫哲学。
ps:"不知所云"的褒义词叫"博大精深";
数学在中小学中被列为单独的"教育学科",很容易被误解为"数学是一种科学"。如古典的物理化学生物,又如"农业工业商业"之泾渭分明,很容易让人忽视其内在既有联系,而在现代科学和专业之中,远非如此河水不犯井水。语文历史被中国教育视为基础学科,(西方如美国,语文和历史归属同一门功课),又让从业者有了"社会科字"与自然科学等量齐观的幻觉。类似于中医爱好者,以西医参照来抬高自已。而忽视了科学的逻辑前提是"清晰分类所涉的实证(知识)"。数学语文和英语,本质上都是语言工具,不归属科学。
如果从"实证分类"而言,历史不是科学,经济学也不是科学。准确地说是不能独立获得实证和分类的学科。经济学或者说"新历史学方法论(如麦迪逊和赵冈等,引入数学派经济学于古老的经济史)"基于统计的理论,最根本的逻辑缺陷,是被统计的不是明确分类的、可信的实证。通俗点话就是,"个案不具统计意义,时间的片断,不能作为整个历史的概括,更不能预测未来"。这一实证上逻辑缺陷,是任何哲学无法弥补的,因此"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必须依赖外来的实证和分类,那就是进化论->社会进化论而获得实证的限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