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如不是画饼充机,就是成本转移到弱者身上

"支持消费券"是笔者曾经犯过的错误
消费券本身就是凯恩斯主义,任何条件下消费券都是错的;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不是画饼充机,就是成本转移到弱者身上;
消费券的效果,将与俄罗斯的"私有化券"相似

埋葬凯恩斯主义,从自已开始,从现在开始!但是无论是对中央掌政的领导同志,还是对于按揭买房的升斗小民,明知是中了毒瘾,真的要戒毒时,都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对于担心房价真的下跌的炒房客,当中国仍然不乏"土地稀缺,房价必涨"的信仰者时,指望宽松的货币带动房价,还减轻按扣负债的负担,即使仅仅是按揭中只有一套房的房奴,也很难说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假如凯恩斯主义真的停止,暴跌的房价并不能减免按揭的还款责任!但是假如凯恩斯主义真是错的,那么辛苦一辈子买的房,也只能在赤贫中当棺材了。

老老实实地说,笔者在十年前曾经是十分之一个凯恩斯主义者,并不反对凯恩斯主义所持的"强制消费,避免通缩,拉动增长"。不过当时也没有仔细考虑货币和经济学的问题。甚至于写博文很久以后,笔者对货币问题的种种逻辑环节,才一一清理清楚,货币问题在笔者脑海中也显得简单了,容易理解了。不再是许许多多名言的冲突。除了"用国民福利减小国民对积蓄的需要,促进消费"的设想是错误的以外,印象中2007年,笔者曾经支持过"四万亿消费券",以代替四万亿基建,也是错误的。笔者承认该错误,并向曾被误导的读者道歉。

尽管笔者设定了"通过挤占财政,减少政府采购,从而避免通胀压力"让"消费券就可行(相当于减税)"的限制条件(不可能得到满足)。笔者的目的是为了代替四万亿的基建。四万亿消费券则至少是实体均沾,实际上是减少了国企的特权。笔者曾经指责过一些"反对消费券(但是支持四万亿基建)"的学者,原因也不是因为他们反对消费券,而是如果支持四万亿就没有理由反对消费券。但笔者是错的。——>如果凯恩斯主义是对的,四万亿基建的乘数拉动,比消费券要高得多。如果凯恩斯主义是错的,根本不应该搞消费券。

某连锁店的老板号召"发改委发四万亿消费券",其实也是用凯恩斯主义,让国家提供免费的午餐,指望为自已的商业困境解套。但是凯恩斯主义本身就是错误的,因此"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消费券就没有支持的理由。假如钞票印刷出来就是财富,只不过是分多分少的话,很难避免在寅吃卯粮的萧条中的小民和政府,一起想着多印点财富解困。但是如果世界上并无免费的午餐,那么问题就来了:凯恩斯主义多发的四万亿消费券,将是对真实财富的稀释,那么将是谁负担其成本?是否称为消费券,就不再是货币增发呢?

"四万亿消费券",相当于对居民的货币储蓄,无论你是否存在银行里,都被征收了一重储蓄税。消费券不会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存款,因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存款不会用于消费。同样是在我国的银行存款数据之中,居民存款已经持续下降,印象中近十年,从70%下降到30%;——>这是凯恩斯主义不能造福于民生的强烈的证据。四万亿消费券的作用,就是稀释这30来万亿的居民存款,强迫居民拿钱出来消费。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不是画饼充饥,就是把成本转移到真正的弱者的头上。政府和国企是不会下金蛋的

强迫消费本来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本意,实际操作效果又相当于塞浦路斯向银行存款征税,降低了储蓄的意义,也就产生相应的后果。无论消费券是否分发到每个人手上,积谷防饥的本能,都会让绝大部分人放弃消费券,兑换成货币,因此消费券造福小民的可能性,只是一厢情愿。参考的案例是俄罗斯私有化时,也发了定向使用的"私有化券",只能买国企的股票。结果就是绝大部分人,廉价卖掉私有化券,换成货币储蓄起来(自然变成废纸),或者买成伏特加什么的,消费掉。股权就此集中到少数经理人手中,成了廉价的MB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