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存在"最优化"意味着不可能"拉动";
计划经济不满足"市场自然"的最优化,拔苗助长,过犹不及;
为什么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是伪科学?没有考虑边际递减的限制;
计划经济的信仰是"经济学存在一个恒定的常数",否认边际效用(递减)的客观性;
经济的确可以在市场自然中达以最大增长,即威廉姆斯的科斯定理的理想状态"最优化配置",但一旦到达(接近)最优化,再拉动就会弄巧反拙,对于具有"物极必反"(辩证法的解义之一)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难以理解。但是在"强势崛起""赶美超英""超上日本""追赶美国"的国家主义思维下,如此简单的常识被彻底掩盖了,反称为"有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多的精华,被彻底弃之敝履!"经济增长可以促成到达自然最优化状态",也就等同于"(权力干预)拉动增长根本不可能",但此二概念显然被混淆了。
根本不必与公有制信仰争辩到"生产创造价值(没能边际效用的递减的限制)"还是"交换创造价值(兼容边际递减,保证增长可持续性)",只需要想想每个孩子的成长,尽管可以创造最好的营养和锻炼条件,让他们的成长处于最优化的自然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南韩身高明显超过北韩的"种族"优势;但却绝不可能拔苗助长,扯着脑袋"拉动身高增长"。此即自然最优与"拉动"的区别。计划经济的错误,就在于不满足于"市场自然"的最优化,如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样,强求超越自然的拉动增长,弄巧反拙。
计划经济结果也体现在,据说是"联合国统计"的幸福指数极高的朝鲜和古巴的身高,远远落后于周边国家;以及全世界有史以来所有的计划经济,全部归于失败。计划经济的诱惑力,就在于"边际效用的递减约束",在小量"试点"时并没有明显的体现,道理就如同小量开采石油,并不会感受到"石油短缺的危机"。但是一旦付之全面经济计划的"大跃进",边际效用就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越来越强烈地,反映到这种那种的短缺限制,最终是大量生产过剩时,某种必须品却供应断裂,谓之这样那样的"短缺危机"。
弗里德曼的芝加哥学派,(注意,有"两个弗里德曼"),所谓"实证经济学"的"仿照物理学"的"小量采样经济实验",其实就是天朝"政策试点,摸着石头过河"的美国版,纯粹就是自欺欺人的数理哲学。缺乏逻辑对象匹配条件限制的依据的采样,完全没有考虑边际效率的递减,将否定任何小批量集合(经济政策试验)对于推广后效果的实证意义,即"个案没有统计意义"。类似没有双盲限制的"医学疗效调查",正方肯定可以筛选出神医的证据,反方也肯定可以筛选出诸如"转基因害人",更不要说采样直接做假了。
所谓拉动经济增长(即政府干预,计划经济),其价值观就是公有制的信仰基础,即"生产创造价值"。意即自然界(反映到社会)之中,有一个恒定的常数K,只要增加乘数的因子,就可以自然得到更多的价值。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为例,"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与当时的生产力技术水平的乘数)的凝聚",即(Value=K*work)。而在凯恩斯主义之中,就是"滥犯钞票乱花钱,拉动经济增长"(Value=K × Money)。所谓"积极的财政拉动增长",含义就是(Value=K*tax),如此类推。
由于边际效用的限制,在任何情况下与任何价值定义相关的任何参数之间,都不存在这样的常数K!而必定让任何努力,都受制于边际效用所约束的边际递减,从而构成了无法克服短缺的剪刀差,尽管由于(同样因为没有常数K的原因)我们不知道边际递减的准确速率,因此无法预知危机爆发的时间点。这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不存在常数K!经济学如果是科学,必须是基于边际效用,而兼容于边际递减的客观规律的。所谓"边际效用"也不是博弈论所假定的心理学,而是客观个体感受到短缺的痛苦,即成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