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星期日

科举扩充民粹,是中国动荡贫困和治乱循环的重要原因

Charter特权的封建定义,逻辑统一全世界的中世纪
科举让中国渐渐停滞落后,科举不比欧洲贵族封建稳定

插入示意图,科举高考和封建制

在使用贵族Charter特权作为封建的定义后,不但可以逻辑统一中华帝国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而且还无歧的界定,二次大战后的西欧仍然不是资本主义;二次大战前的欧洲,是改良过程中的前资本主义;苏联和毛帝国的制度,实际上是史前的极权国家奴隶制,与斯巴达是同类;改革开放后的俄罗斯和邓中国,与欧洲中世纪一样,都是在卖官鬻爵和特权私有化的循环的危机中挣扎,一边指责着资本主义,一面在经济危机的压迫下,艰难地向西方的资本主义靠拢,是否也要经过法国大革命到世界大战的磨难?还是重回闭关自守?天知道

使用贵族charter特权,逻辑统一了世界历史普遍适用的封建定义后,意味着《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实体模型,适用于欧洲-地中海世界和中华帝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实际上也包括阿拉伯和印度,以及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封建历史,意味着全世界文明有史以来的种种变迁,都只是实体模型所抽象的客观规律的具体实例,直到它们完全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自然秩序为止!而即使是美国这样基本上已经是自然秩序的联邦社会,当它残留的欧洲传统文化,用《通往奴役之路》的方式重新发酵时,同样重新显示出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复辟。

通过实体模型和封建Charter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卖官鬻爵的制度化,就可以考察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制度,在社会运作中的实际角色和作用,作为传统的习惯法(旧制度),是否具备自然秩序中的保留价值,而免受东西方民族主义,以及宗教、道德和哲学等先人为主的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中华帝国的官僚和科举系统,是对西方的领主封建制度的替代。如果以领主封建制度为标准,声称中国没有封建社会的话,则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用中国为标准,说西方没有前资本主义的社会,资本主义以前的欧洲,只不过是野人世界,之类。

中华帝国的孔儒哲学,实际上服务于官僚和科举系统,类似于基督教服务于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在中国鼓吹基督教,既冲突于自然秩序,也冲突于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如果强行奉行封建(社会主义),意味着比毛灾更为惨烈的大饥荒。显然,基督教作为一个群体的私有信仰,那是外人不应干涉的自由;但作为中国"普世"的标准,还比不上马恩毛,更别说孔儒。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则是在一个总体党形式的教会组织下的官僚制度,反倒与斯大林主义国家的开明专制体制相类似。因此同样适用《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实体模型

使用实体模型对比中国科举,欧洲封建和伊斯兰的教会官僚体制,则中国官僚和科举体制比英国封建"优越",只不过是中华帝国统治阶级的大脑(大脑的主人可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意淫的牛皮爱国主义。因为科举是为官僚体制服务的,是对浪费纳税人税源,在民粹谷中选拨统治者适用的奴才,对于底层民众上升到中产坡,或者中产坡上升为富豪(既得利益的上升),根本上就是毫无助益。至于说为一部分体制外的小民,提供了挤身统治阶级的微小机会,则此"上下流动"与其说有利,不如说有害。这也正是基督教学者的误区。

科举将"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到政府",本身就是政府万能、政府创造价值、极权最有优越性的代名词!如果是马恩毛发出此语,还算得上是极权主义者本来的信仰,此言却广泛见诸于英国学者论著之中,同时无视等级制度的现实,关注着"财富平均的计量程度",无处不是散发着茅于轼悖误的令人熟悉的恶臭。科举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高度浪费,是目前中华帝国举目可见的新一代灾难。围绕科举的教育又大大扩充了民粹谷的革命强度,是中华帝国动荡、贫困和治乱循环的重要原因。如此制度,很难说比英国封建制度优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