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因为公有制低效,根本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民粹谷是"意识形态谷",意识形态仅适用于民粹;
沉默大众之"愚民"没有意识形态,愚民实指民粹本身;
民粹谷脱离现实的革命斗争,孕育了无数派别的意识形态;
民粹会把私有者权益和统治者,都分别看成意识形态中派别;
"逢政府必反,逢私必剿,逢两派必互斗"是革命争夺皇帝的预演

 

强调集体利益的共产主义传统,与为保证"交换创造价值"而强调私有自主权益的资本主义,客观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可能兼容的冲突。客观世界存在着短缺,因此限制了"劳动价值论"的适应性。交换创造价值可以兼容劳动价值,同时克服客观短缺,此一基于社会进化论的知识,也不可能同时被所有人理解,甚至可能被传统共产主义思想所抗拒。基督教和马恩毛对社会进化论的百般妖魔化,就是证明。因此从适合弱肉强食的共产主义国际社会,向领土冻结后彼此只能通过自主交换的互利合作资本主义,无论是国内外,都需要过程。

习惯于左右互斗的意识形态分子,很自然地就会把资本主义视作另一种"同样是意图夺权"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异端,异已"的意思。考虑到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的不能容忍,资本主义显然是任何传统文化中的异端,而必然遭受到传统群体的围剿,即民粹!但实际上,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即公有制)的产物,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如何分配(已经是公共的)利益";而资本主义则是"默认利益归属于个体"。类似地马恩毛及制度学派,把私有制视作"制度"中的一种;把人权视作众多被恩准的权利中的一种,可予取予夺。

在《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实体模型之中,民粹谷之所以为民粹谷,既在于其反私有财产(私有)的本性,也在于其监管统治者的"政治正确"的本能。实际上是因为公有制低效率,不可能兑现共产主义的三个期望,而不得不产生大量基于想象力的"理论创新"或"因何原因而不能兑现的解释(如阶级斗争,阶级敌人搞破坏的阴谋论)"。这些基于公有制传统,拒绝承认个人主义的私有制,五花八门的哲学,就是意识形态。从实体模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意识形态特指民粹谷中的此派彼派的理论,资本主义是私有峰存在的现实。

因此民粹谷又可能称为意识形态谷;或者说民粹谷之左方,就是意识形态区。有私有者阶层,由于个人主义和既得利益(即私有财产)的原因,意识形态就算存在,都是个体的;显现在私有者阶层的就只是"利益,逐利",按意识形态分子的指责,就是"没有信仰,金钱社会"之类。而在远端的沉默民众,就连民粹也称之为沉默的愚民,不然民粹不会声称代表了愚民。如果愚民"觉醒"不加入民粹集体,就会被意识形态分子,归类于"小资产阶级(思想)阶层"。总之,民粹的公有制意识,会下意识地把私有者看作权力斗争的一派

公有制政体动荡,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第一是客观的短缺,让公有制帝国无法兑现共产主义的承诺;第二是公有制帝国的政治传统依赖于民粹提供的政治基础;第三是公有制帝国,总是遭受到民粹质疑其(不能兑现共产主义谎言的)合法性。后两个原因都是第一个原因的逻辑结果。公有制帝国的当权者,貌似被尊崇之余,实际上只不过是被视作民粹中一派而已,甚至与私有者混合看成是"富人权贵的那一派",而随时可能被革命。因此公有制帝国的统治者是天然地不具备执政合法性,也因此而不断地上演着治乱循环的历史悲剧

民粹谷左右各派互斗的行为特征:逢政府必反,凡私必剿,凡两派必欲斗"谁更权威牛逼"。实际上是民粹各派颠覆当权者,作为"下一任侯选统治者"的酝酿。即帝国的政治合法性,取决于革命派别的临时妥协。公有制帝国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并不是似乎享有奢侈特权的统治者,而是在事实上比较贫困的民粹谷。所以统治者就算治国治得一塌糊涂,但只要宣扬一下"艰苦朴素,与民共戚",就可以相应地提高其合法性,换得民粹的部分支持。因为同样的原因,贫困也成了好人的代名词,仇富反政府当然就成了正义的革命真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