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迦太基的政制,及提尔,腓尼基人

迦太基的政制,及提尔,腓尼基人;

迦太基的政制,只能在李维等罗马史中知道片断。亚里士多德曾盛赞迦太基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当时是迦太基的极盛时期),但在政治学的政体调查中,迦太基政制就只剩下很残缺的段句。但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反户籍制度的读者(包括基督徒),声称"坚持户籍制度是迦太基的政策,罗马政策是开放公民权",事实恰恰相反!罗马是向外族人有条件地授予公民权;这是户籍制度的典型做法;迦太基是提尔(推罗,Tyer)的子邦/殖民地,无条件接纳腓尼基人作为迦太基公民,类似于今天的以色列,无条件接纳犹太人作为其公民。

最接近于古老迦太基的现代国家,就是以色列;最接近于古腓尼基人的现代民族,就是犹太人。他们在任何居住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由于没有可靠的耕作定居地区,腓尼基人只能象犹太人一样漂移经商为生,因此也被人歧视,被人驱赶,既被强权引为少数派盟友,也被强权的强权和世仇的邻居屠杀。迦太基是提尔在海外最大的,也是残存的殖民地;但是即使是在迦太基,真正的腓尼基人也是少数。由于腓尼基人的生存处境,他们对于多数派土著和居民,持有防范心理。在突尼斯地区,迦太基人作为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身份存在。

如同以色列人不会允许阿拉伯人自由加入以色列国籍,迦太基在无条件接纳腓尼基人时,也会对土著和希腊人持怀疑态度,拒绝接纳外族人。可能这就是基督教等反户籍制度的群体,称迦太基为"户籍制度"的原因。语义上没有错,但却是当时的希腊城邦(包括罗马和拉丁城邦,近希腊文化)的通例;既不特别苛刻,在接纳同族人上就特别宽松。类比地,塔兰托是斯巴达的殖民地,就不接受斯巴达的移民;雅典声称是爱奥尼亚人的母邦,但只是为米利都等提供避难,称之为外邦人,不允许他们加入雅典,后来又置之为提洛同盟

迦太基的早期历史,就是提尔的历史。众所周知,提尔被亚历山大大帝所摧毁,但是攻击提尔的海上盟军,却不包括希腊的海军主力。雅典的同盟。他们早在伊苏斯战役以后就拒绝深入波斯,撤走了。帮助亚历山大攻击提尔的强大海军,是由爱奥尼亚的希腊人提供的。帮助波斯攻陷米利都的,和两次进攻雅典的主力,都是提尔的舰队为精锐,和提尔人帮助波斯建造的,由提尔人指挥的,以埃及人为主体组成的新舰队。从这些关系之中,就可以洞察当时中东的城邦国际环境:提尔是与波斯结盟的少数族裔,对抗其周边的多数族城邦

提尔作为与周边的多数族裔(包括古代犹太人)对抗的,拥有波斯所缺乏的强大海军的少数族城邦,更容易成为波斯的可靠的盟国。但也因为在波斯帝国时期,作为波斯的盟友,对周边民族城邦多有得罪;特别是两次附从波斯进攻希腊,与号称是亚历山大的希腊军队,在文化上积怨极深。因此希腊人对提尔的投降条件,可能相当苛刻,提尔对于希腊人招降的诚意,也会很具疑惑。两者谈判破裂并不稀奇,提尔强大的城市防御,也让提尔有提高谈判筹码的信心。最终是亚历山大和盟军海军的攻击迅速成功,则是提尔始料所不及。

迦太基曾试图援救提尔,但仅来得及撤走城中的大族。提尔的陷落之于迦太基,就如同米利都的陷落之于雅典。散落周边的提尔人无处可去,全部涌到了迦太基!这些迦太基的新公民对迦太基的政治和政策的稳定构成了冲击,迦太基在接纳新公民的同时,就以少数提尔大族加入迦太基元老院的方式,建立起迦太基寡头统治阶层,将迦太基一般市民排除在日常政治决策层以外,但在元老院提交的问题,则由公大会表决。由元老院及其军事元首(著名如汉尼拨父子)兼任执政官,类似罗马中后期的皇帝,这就是迦太基政制的基本框架。
ps1:迦太基政制并不复杂,因此顺道清理完毕
ps2:腓尼基人是波斯帝国的可靠盟友;因此迦太基在萨拉米斯战役同期,也进攻了叙拉古;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计划远征迦太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