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等效"国债=税收"是起码的民主常识;
李嘉图等效即"出来混的,终归要还的" ;
等效于税收的,至少还包括行政垄断,包括国企,包括凯恩斯主义;
货币是中性的,法定货币不是中性的;
托宾之所以否认李嘉图等效,原因就在于债务财政,是欧美各国的彼时到今天的基本国策。如果不否定李嘉图等效,那么凯恩斯主义就马上要终结。如果不否定李嘉图等效,那么美国实际税收就是(实收税+国债=美国政府预算)!美国美元国债的好处就会打漂!利益目的非常明显的"学术论证",仅凭于此就足以提醒,对得诺贝尔的五毛大奖的权威们的副作用,需要提高十二分的警惕!
在托宾荣得五毛大奖后第40年,这"托"下了地狱后的第8年!遍及欧美的债务危机,福利财政破产危机,就已经继里根革命后,再一次宣布托宾的谬误,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无耻!难道,这仅仅是"观点差异","学术观点分歧"吗?除了可以转财政债务的主体,转嫁给国外持有者的美元以外,(类似的还有1800-1933的英镑),所有货币-国债-税收的关系,都没有跳出李嘉图等效的约束。
美元(及金本位时的英镑)表面上可以"转嫁国债持有成本",但实际上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美元,并不是持有者的元,而是"美国法定货币的元"。美元的信用是美国的宝贵资产,透资美元的信用,是透资美国法定货币的信用,归根结底,仍然是美国人付出的,由美国政府财政得益的好处。美国国债透资美元信用,等价于税,依然是符合李嘉图等效的意义。
货币是经济学的难点,就在于很多人的货币的定义,是混乱的,也是模糊的。笔者反复说明,本博引用的货币定义,是"异步交换凭证"。但是绝大多数人,不是望名思旧义,用上斯密-李嘉图-穆勒-马克思的定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就是用上"货币天生是金银,(即只有金银才能成为货币)",甚至直接认为"货币就是财富"。
按"货币是异步交换凭证"的定义,很容易得出,市场经济的交换,既不必依赖于"法定货币(currency tender)",更不必依赖金本位,国家甚至根本不必介入货币的发行,货币可以完全私有化发行,而只需要选择信用最好的一种,收税!但是当一些"学者",却是由定义作为根据,看到"私有化货币""金本位无效",就由此论点作为根据,否定货币私有(即中性),否认金本位无效的结论。
"货币是异步交换凭证",很容易就能得出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共同的"货币价值中性"的结论。其代表是R.卢卡斯(95年诺奖)。卢卡斯是芝派中受奥派影响比较大的学者,供给学派的中坚;但卢卡斯指的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是没有用的,得不偿失的。观点虽然正确,但是绕了一大圈,运用的是芝加哥数理学派的方法论,等同于卢卡斯的个人信念,无非是重复了奥派一贯的信念。
ps:卢卡斯被视为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学派的开创者。但老年时从凯恩斯主义的迷途悔过自新的弗里德曼,可能是真正的推动者。理性预期学派,本质上就是用芝加哥学派的方法论,包装的奥地利学派的理念。刚刚听闻,该派的萨金特和西姆斯,获得了诺奖,算是诺奖罕见的非五毛目的的授奖案例了。
货币是中性的,但是法定货币不是中性的。由于今天我们说到货币,都是下意识到以为,就是指"国家担保信用的钞票",而没有意识到,货币按照"异步交换凭证"的定义,法定货币仅仅是货币之中,由国家用税收担保其信用的其中一种。(这本身就证明,法定货币等价于税收)。而国家的的信用也是可以破产的,货币的信用是可以消失的,因此凯恩斯主义透支货币信用的结果,就是富人都不要钱了。
李嘉图等效是非常重要的常识。正是因为确定了"国债=税收"的结论,并建立了"等价于税"的概念,不会被"无限制超量发行承兑国债",不会令政府开支失去监督。西方政治经济学家们,后来发现了"政府垄断行业,直接获得收入",凯恩斯主义则发现无限发行钞票,都可以绕过(税收=正税+国债)的限制。但在"等价于税"的原则上,不难发现,行业垄断和法定货币垄断,本质上都是税!
李嘉图等效,是一道简单得令主流的经济学界不愿意明白的道理,用中国常用的话来说:"出来混的,终归要还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