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环境里,货币和收藏品,都不是财富;
通货膨胀里,只有"获得信贷的权力"才是财富;
凯恩斯主义是富者越富,信贷特权者掠夺全社会资产的制度;
贷款加息,迅速令信贷持有人变成负资产的负险;
松下幸之助"美如风景"的通货膨胀资产负债表;
个人如何"半仓贷款"?现金流经常收入的瓶颈;
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环境中,什么是财富?收藏品吗?那需要在你兑现时,买家开出让你满意的价格。要是小型的市场,你想卖出价钱,就需要自已担起坐庄做五毛的重任,忽悠来下一家开高价,才能满足你收藏保值的愿望。如果是大型的市场,兑现倒是容易了,但是价格是没谱的,你自已坐庄是坐不来的。基本上,凡是收藏品的市场,就是指流通量有限的市场。否则价格就会节节下跌。
如果你说手上持有的货币是财富,那么(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你手上的财富是一点点缩水的。比方说阿根廷的比索,大概将包括他信兄妹领导下的泰国铢,年通货膨胀率25%!这样的货币财富,就和商场派给你一叠购物券的价值差不多。说不定,还不如呢!因为在阿根廷,最稳定的货币,居然是一些商场卖出的"保值购物卡",保证在本商场买的价格,可以抵销通货膨胀。
如果说铁饭碗,公费养老金是保值的。那么就请看看,当养老金十年不变,而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时,十年前2000元,几乎可以装成螃蟹打横过,现在2000元,大概算是小康老人。不知十年后2000元,够不够吃一套早饭?所以一些老人家,自以为国企退休了,今生养老无忧,昏了头为毛上帝招魂;因为他们手头上的"积蓄",正挨负利率呢!
这些怀念文革造反的榆木脑袋们,也不想想,毛上帝那时节,连货币也不是正经的,有钱是买不到东西的。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国企,才会闹得通货膨胀。那着空有一个国企的福利,又有什么用呢?纳粹德国也曾经给每一个工人福利,结果,当国家破产时,就每人发一根老枪,让退休工人向苏军的机枪阵地冲锋!这可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参考写实电影《柏林之围,帝国陷落》)。
除了当官不用愁以外,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环境中,大概只有"信贷"是财富。能够得到信贷是不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名义上是"向弱者倾斜",(参考《货币,利息和就业通论》),实际上是向富人倾斜。今天你如果是不忧吃喝的公务员,从银行贷款,再转去炒房子炒股,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是一个求职小民,想贷款,门都没有!其中一条,就是信贷与收入成正比,所谓"信用"。
信贷里的本金,并不是你的财富,但拥有这笔信贷的权力,甭管它叫不叫"商业信用",那是真正的财富。所以在低利息的环境中,就构成了容易得到信贷的一小群人,瓜分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整个社会的财富,通过(凯恩斯主义的低利息=通货膨胀),而集中到极少数金融富人的手中。而凯恩斯主义的卫道士,却反而能声嘶力竭地声讨所谓的高利贷,声讨升斗小民炒作的"泡沫"。
所以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环境中,被称为"低利率信贷"的那种财富,最不可靠的就是利息的变动。贷款加息,这笔财富立马就变成负债。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拥有"信贷"这种财富的大人物们,一听到贷款加息两个字,就尿一裤子,也象凯恩斯爵士一样,以极高的道德情操,涕泪交流地哭诉着,他们这些弱势群体,如何在市场化利率的迫害下家破人亡,——>"向弱势群体倾斜嘛"!
为了对冲"信贷"这种财富,一逢加息就变成负债的可怕,(港称"负资产"),一些精明的企业学会了"半仓贷款",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最理想的状态就是50%是贷款。这样利息升,就减贷;利息降,就增贷。象松下幸之助在日元泡沫中游泳,永远把资产负债率定在(50%+-5%)以内。时人盛赞曰"美如风景图"。
负一半债过日子,这一招,一大撮的主流小民百姓,能做到吗?最后房价为什么会涨?是否因为"信贷"的去处,最容易得到份额的,就是购房?那么一户中产家庭有一半财产用于房子供房,算不算"美如风景的资产负债表"呢?缺点就是,现金流在半仓里,就显得非常脆弱。这样又回到了老问题,仍然是强者越强,富者越富。因为经常性现金收入者,可以承担更高得多的"半仓贷款资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