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最适合以色列的生存环境;
基布兹人民公社组织,只适用于战争状态;
以色列的农业自给和外汇收入来源;
和平需要阿以双方的妥协;耶路撒冷有可能成为宗教和解的象征;
如果考虑到,当初即使是在分到犹太人区中的土地,还有60%以上在阿拉伯人手中,犹太人不可能没收这些土地,只可能用钱去买,则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真是阿拉伯人送给犹太人的大礼包!犹太人得以将阿拉伯人参战者,以及部落的公共用地,全部没收为犹太人国家土地,再分给犹太人移民。这样一来,巴勒斯坦的土地占有状况,就完全改变了,与当初北美殖民者面对印第安人的围攻,不无相似。
阿拉伯人围攻以色列,完全对应了犹太教作为危机管理组织的特点。以色列整个国家,成为一个半武装化的军营。特别是其前线的定居点,代表是基布兹公有制公社,完全变成亦兵亦民的前线警戒殖民地。这种组织是犹太教这种内敛型的教会组织最擅长的生存方式。以色列人一下子成为公有制期望下,代表了西方文明回归圣地,以寡敌众对敌阿拉伯"蛮族"的英雄。仅此形象,就足以赢取西方支持。
有趣的是,东方帝国公费考察西方的学术官员们,到了美国看不出个究竟,到了以色列却能对基本兹的人民公社形式大加赞赏,大概也会有"战争状态下还能如此效率,和平一定生产力极大丰富"的感慨,甚至以为从中看到了人类的末来,感叹着毛主席大跃进饿死几千万农民,也算得上是有超前的"人民公社"意识。不能说这些毛左理论家缺乏"眼光"。其实这种公社组织,也就只适用战争状态。
以色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犹太教文化下的定居点,最接近于公有制的公社组织,提供了为以色列内地屏障的廉价的,屯田式的,并且为犹太人移民所接受的生活方式,从而令以色列人可以承受高危险性的生活,而安之若素。以色列是一个农业自给的社会,同时以色列的军事及科技出口足以提供其必须的外汇收入。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的敌视和围攻,以色列经济,本来是不能由此得到稳定收入的。
这种出口能力,却是由于阿拉伯人的敌视,提供了充分的军事检验环境,同时西方社会的技术,基本上向以色列工业开放所致。因此以色列的出口和科技能力,并不是犹太人的天才,而是(军事实用环技+西方领先技术的针对性定制)而形成的适销技术。可以说,以色列是靠倒卖巴统对军工技术产品的管制形成的寻租空间发的财。其中一些产品,大概变成了东方帝国的歼十之类的新突破。
如果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的立足,与北美殖民者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北美是肥沃的土地,而巴勒斯坦,这片上帝许给以色列人的"流着乃和蜜"的地方,委实是是全世界最贫瘠的耕作区之一!北美有着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以色列能够吸引的犹太人,却是少之又少。因此以色列的户籍制度也象北美早期一样,对于自已的移民,是全力欢迎"迁居自由",对于巴勒斯坦众多的人口,则是"滚你蛋的"。
中东战争既然是主权稳定的三角原理遭到侵犯所致,巴勒斯坦的和平,也离不开国民主权原理的实现。以色列无论多么强大,但是如果立足于驱逐或者灭绝巴勒斯坦原居民的话,以色列就将不复存在;而如果巴勒斯坦人仍在这遍土地上,和平就离不开国民主权原理下的以巴联合。现实条件是,以色列离开以巴冲突的战争状态,经济上就无法自给;(至少无法富裕),而巴勒斯坦就根本无法独立生存。
因此以巴互相仇恨,"分别加入联合国",只不过是自找麻烦的添乱!!以巴双方,实际上是一藤上的蚱蜢,以色列不能保证生存,巴勒斯坦就无所谓独立;巴勒斯坦不能生存,以色列休想得到和平!因此一位以色列朋友的观点,笔者认为是对的:"以巴的末来,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组成一个跨民族的,分别自治的邦联/联邦,作为一个宗教自由的中立地区,获得长久的和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